第2章 建一座为天下人做读的学堂(1 / 3)

加入书签

百家学堂,文明的拾荒者,一座为天下人做读的学堂。

十一岁,顾衣作为难民误打误撞躲进了学堂,那学堂就如同在茫茫雪原中等着她一般,之后她便入了百家学堂,同师兄和先生一同学习,耕种,发芽直到收获。

有人说,书院的创办者百家先生,其实是秦代先人。因为吃了始皇帝的长生不老药,所以才变成了一个不老不死,徘徊于世的半仙儿。

还有人说,百家先生本身,应当是曹魏时期的一名女子。样貌生得美艳不可方物,或许可能,就是那皇子曹子建过往所说的洛神。

可?谁知道呢?

那学堂就如同这离奇的传说一般,突然出现在了雪原之上,就像,它本来就该在那一般。

百家学子刨出那掩盖在白骨与严寒中的文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写成书,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去总结,去思考,去回想。

他们把把所知所得一一记录,传于后世。不令名家学说颠沛消弭,不使恢弘文章无人赏析。

一如那千年之前,不曾落寞过......

顾衣曾见过因为寻找资源和粮食活生生被冻死在冰原上的学子,也见过为了抵挡变异生物不曾归来的武师。

顾衣也习过武,不过不是在百家学堂里学来的,学堂里那些什么太极啊术法什么的书顾衣不感兴趣,她总是抱着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在那角落里看着,有时也会去看一些古旧的画。

那是一个夜里,她在学堂的门口遇到一个乞丐,那乞丐在蜷缩门前打着瞌睡。

或许是因为有过共同的遭遇,顾衣拿了一些食物给他,乞丐一边吃着一边说:“女施主有道灵光从天灵盖喷出来,是百年一见的练武奇才。”

念叨着相遇即是缘,乞丐送了顾衣一本秘籍,说是很久以前一个叫“江湖”的地方丐帮中的一位独臂大侠所传。

顾衣并没有放在心上,但闲来无事总会翻来看看,日积月累没想到真把这武功给练成了。

她还记得那乞儿说过的话:其于九步之内,当可天下无敌——九宫步。

乞丐没有骗她,她也曾同学堂的武师比试,不管是纵横家的剑术还是墨家的机关术,都无法伤其分毫。

在那以后,她也曾带着食物在堂前等候,以报乞丐的授业之恩,只不过,她再也没见过那个乞丐。

而这武功的来源,顾衣在封面夹层中看到了一个名字——“王戊”。

王戊大侠的手是怎么断的?是仇家上门寻仇所斩去?还是为了救哪个好看的姑娘替她挡了那么一刀呢?想必那位姑娘一定是明艳不可方物吧?

只可惜顾衣生得晚,只能从学堂书架上的武侠小说里去知晓那名为“江湖”的地方曾发生过什么趣事,有过哪些至情至性的师生恋,人性之丑恶与贪婪之害,以及一个又一个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十七岁,顾衣已经精通一门步法,知晓了一些古人之事,也同一位书画先生学了一点画技。

六年来学堂中的人越来越少了,屋檐上早已覆上终年不化的冰雪。

有些人回到了家乡,于那冰冷故土安静的逝去;

有些人去到了温室,求那能够躲避严寒的港湾;

有些人去到了远海,寻那能够抵挡赤潮的壁垒;

顾衣习惯了毫无生气的雪原,习惯了变异野兽的嘶吼,习惯了终年不散的飞雪。

她明白,总有一天,学堂会被风雪淹没,人类会因赤潮的侵蚀迎来真正的灭绝。

她做了一个决定,她离开了百家学堂,她想要去咸阳,看看咸阳的雪,在自己被埋没风雪之前见那惊艳了自己年少时的白衣将军。

她不知道咸阳的雪也不会多好看,正如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找那白衣人。

她只希望有一天,如果那盛世真的到来,等到那冰雪融化,潮汐退去之时,未来的人们能看到这学堂中的书籍。

或许这些论文和书籍只是他们打发时间或者转换头脑的消遣,但终会成为三个时代弥补空白的重要拼图。

雪地摩托缓缓驶进了一座泥土筑成的城池,这是人类最早的避难地,原本小小山洞般的避难所随着越来越多幸存者的加入,不断添砖加瓦,刹那间,村落成了城,城寨有了名——九龙。

黄金时代也曾有过一样的城池,或许是对于那个时代的美好憧憬,人们给这个贫民窟取了一模一样的名字。

人类对于生存的渴望使泥土一层一层的堆叠上去,在茫茫雪原中人们只能期盼暴风雪来的迟一点,风雪过后,城寨会变成什么样?没人敢去想。

这座城很高,高到顾衣看不到阳光。伴着城寨外壁的几根巨大水管,无时无刻不在滴水。

引擎的咳嗽声惊动了几只在雪地里觅食的老鼠,听到有人来它们立刻躲进了狭窄的街道。

城寨就矗立在街道尽头,黑黢黢的窗户使它看上去像一座巨大的蜂巢,它既是死的,又像是活的。

“哥,你看那个骑车的人,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