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武安君府门前的一盏灯(1 / 3)

加入书签

“老人家,长安的路怎么走?”

“那是一条文人墨与侠客剑的轻舟。”

“洛阳的路怎么走?”

“那是一缕浪花淘与英雄歌的东风。”

“咸阳的路怎么走?”

“一段丧军白孝与百家争鸣的传说......”

“那么?我的路,该怎么走......”

老人家眨了眨眼,门前煤油灯发出的光洒在女孩的脸上,眼眸深邃,恍若谪仙。

那女孩一身白衣,撑着一把油纸伞,伞上落满了雪,她的腰间挂着一把无格的黑剑,在那黑漆漆的街道中格外扎眼,仿佛一个幽灵,一个从历史走来的幽灵。

“顾.....顾将军......”

老人家有很多话想说,但话到嘴边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后只能化作一滴思念的泪和一声轻轻的问候。

没人哭的,只是叫那风雪迷了眼。

......

老人家从睡梦中醒来,眼角的泪水打湿了鬓边白发,借一盏微光望去窗外,大雪在朝霞中呢喃,老人家的思绪如海。

九龙城寨城主的府邸有个不一样的名字——“武安君府”。

午夜繁星失语,武安君府的门前挂着一盏灯,为屋檐下走夜路的人们照亮那方寸之地,为流离之人指引方向。

“高老头,在吗?顾丫头来看望你了……”

门前灯火把顾衣的影子拉得很长,她轻轻敲响了武安府的大门。

高近推开门,看到脏兮兮的顾衣耷拉着脑袋,伸手抚去她脸上的尘土,对着她笑骂道:“你这丫头还知道回来,饿了没,想吃什么?”

“豆饭……吧。”

门中盏灯留,待来人如旧。

……

三年前的六月,武安君府前一盏永不熄灭的灯,高近和顾衣的初次相遇。

“顾姑娘此欲何去?”

那一天,顾衣背着包裹刚踏出百家学院的大门,耳边突然传来的一道声音留住了她。

顾衣回首望去,发问的那人一袭布衣坐在屋檐之下,左手抓着几只辣椒,右手上捧着一本厚厚的书飞雪同读。

“书生,我这也差不多叫离家出走,离家出走你懂不,看见了你也得装作没看见。”

何处是家?江南是家吗?百家学堂是家吗?

几个月前的一个阴天,一个书生背着一把油纸伞进了百家学堂的大门。

顾衣并不知道书生叫什么名字,据说书生与自己同乡,来自江南的一座大山,传闻那山中箫韶九成,引凤来仪。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之后书生便在学堂中住了下来。

顾衣同书生坐在屋檐之下,接过后者递来的辣椒,轻轻咬了一口,大红辣椒的辛辣在这冰冷的雪天带给身体一丝温暖。

顾衣看着天侧,向身边人发问:“书生,你相信这世上有人人都能吃饱饭的盛世么?”

书生合上了书,看向了学堂的大门,那门上牌匾如旧,文字如旧,开口答道:“顾姑娘,百家先生当初创立学堂之时,他也不知道千年之后人类会发明飞向蓝天的钢铁之翼,他不知道再晚一点,人类的眼睛甚至能目睹月亮背后的风景。”

不知道是不是被辣椒呛到的缘由,顾衣的眼角微微有些泛红:“不,或许她知道的……”

书生看向顾衣,轻轻一笑,笑得灿烂:“也许正是因为百家先生知道,所以他建起了这为天下人作读的学堂,把未来交给了后人。哪怕明知自己会被大雪埋去,百家学子也要朝着太阳飞翔。”

书生缓缓起身,舒展开来快要酥麻的腿:“姑娘或许会用一生追求一个无法得到答案的‘盛世’,我们无法决定我们的斗争是否有价值。但我们依旧会对明天翘首以盼。”

他顺着顾衣的视线看向了远方,那里是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

“因为人类并不会孤单前行。”

那一日,无数难民涌进温室,街道上,警卫队肆无忌惮的横冲直撞,有难民因避让而摔倒,包裹洒落了一地。拄着拐的盲人在人群摸索黑暗。衣衫褴褛的乞丐在角落里敲着碗,满面污泥的孩子等着被有钱家老爷买回去做仆人,对于他们而言,这也是在物资匮乏的时代,在温室中生存下去的方式。

他抱着一本自己写的书,逆行穿过人群,踩过一沟死水,溅起一片涟漪。

他看见上层人民的孩子坐在车子里吃着面包,他看见达官贵人们站在阳台上看着一这出好戏。

书生看见了,书生记住了。

温室的书生离开了,他自风雪从苦难中来,人间的书生逆着光走进雪原……

书生微微一笑,把手中那本书递给了顾衣:“在学堂的这些日子我学到了很多,这是我自己写的书,姑娘他日若真能找到经常提起的陷阵军,这书里有强军之法,便送给姑娘作为礼物了。”

顾衣接过那有些发黄的牛皮纸装订成的书,沉甸甸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