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15章 皇帝和太子(1 / 6)
今先来盘点历史上著名的三对父子,秦始皇和扶苏、李世民和李承乾,朱元璋和朱标。
——————
秦始皇前面我已经写过后面我也会大写特写秦始皇前面我已经写过,后面我也会大写特写,现在来写他的儿子扶苏。
扶苏:扶苏(公元前210年)男,赢姓,名扶苏,咸阳人。秦朝皇室成员、秦始皇长子……
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直言劝谏父亲反对坑杀犯禁者460余人,就是那个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触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后遗诏扶苏治丧,即位中车府令赵高联合丞相李斯拥立始皇帝十八子胡亥登基。修改诏令,逼扶苏自尽葬于上郡。
————
人物生平
扶苏在秦始皇三十五年,侯生和卢生相互讽刺,议论秦始皇的暴政并因此逃亡而去。秦始皇闻讯勃然大怒,于是命令御史拘捕审讯咸阳城的术士,术士们彼此告发。秦始皇就亲自判处违法犯禁的460多人,把他们全部在咸阳活埋。
扶苏针对始皇帝坑杀一事,曾上书劝谏。秦始皇说:“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全诵读并效仿孔子的做法言论。而今父王用严厉的刑罚处置他们。儿臣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希望父王明察。秦始皇大怒,于是将扶苏发配边关,让他前往上郡监督大将军蒙恬的军队,协助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
———
逼令自杀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行天下。当年七月行至沙丘时,病重,秦始皇命中车否令赵高写遗诏给扶苏,遗诏内容是让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赶快回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
当时遗昭已经封好,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送去,始皇帝便不幸去世,秦始皇死后,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阴谋篡改秦始皇的遗昭,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伪造一封遗诏赐给扶苏,列举扶苏和蒙恬的罪过;令他们自杀。
胡亥派使者将遗诏送到上郡给扶苏,扶苏看到遗诏内容,就哭泣着走入内宅准备自杀。蒙恬阻止扶苏说,陛下如今未在外,还未立太子,派我率领30万大军把守边疆,让公子你来监督,这是关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务。如今,只因一个使者到来,你就想自杀,你哪里知道这不是奸诈的诡计呢?我请求你重新去请示一下,等请示之后再死也不迟。使者在旁一再催促,扶苏对蒙恬说,如果父亲命令儿子自杀,那还要再请示些什么呢?说完,便自杀而死。扶苏死后,胡亥登基是为秦二世。
(看到这是不是有些觉得不可思议?你用现在的方法去看古时的事是一种错误。古代看重天地君亲师。还有一句话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你可以说,这是愚忠愚孝,你可以不尊重,不理解,但你内心深处也会敬佩这些人,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才让相信世界上有光明存在。原来,世界上真正的有风光霁月,高风亮节的正人君子,他们会让你感到世界的美好。
————
后世影响
扶苏素有贤名,所以陈胜吴广在大肆响起一反抗秦二世暴政时,陈胜说,天下受暴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我听说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由他来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就因为扶苏曾多次规劝秦始皇的缘故,秦始皇就派他驻守外地,现在传闻扶苏并没有罪,秦二世却把他杀害,百姓,都听说扶苏的贤名,却不知道他已死。项燕原是楚国的将军,多次立下战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拥戴,楚亡后,有的人认为他已死,还有的人认为他已逃亡,躲藏起来,现在我们要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向天下人发出起义的号召,应该有很多人响应。
————
典故
生母之谜:有学者推测,扶苏之母是楚国人。
名字由来
扶苏的名字来源于《山有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出于《诗经》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的喜爱,寄托着他无限的期望。
—————
人物评价
司马迁史记评价:扶苏,为人仁义;刚毅武勇,信人而奋士。
王夫之《读通鉴论》:商始兴而太甲放,周使兴而成王危,秦并天下而扶苏自杀,汉有天下而惠帝弗嗣,唐则建成死于刀刃,宋则德昭不令其终,明乎建文之变而转衰。
——————
接下来写李世民和李承乾。
李世民:李世民(公元599年1月23日到公元649年7月10日)诸暨陇西城际(今甘肃秦安)有一说巨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昌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