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战写作素材专辑】(九)小组地形战术(3 / 6)

加入书签

移动的距离还不到

20米,更别提因寒冷与缺气所造成的喘气,那可是无法摒气瞄准射击的,因此各组间

的火力协调将成为生死存亡的关键,记得吗?外来支援的可行性是相当低的,唯一

的指望是你的队友,因此,当第一组与第二组前进到侧翼,与尖兵会合,所留下的

空缺,则由第一、二组剩人补位,此时并以最大火力接战,接战人员必需注意自已

与身旁队友的弹药消耗速率,千万不可两个人同时打光弹匣内的子弹同时换弹匣,这

会造成火力缺口与敌人的可趁之机,记得吗?火力的持续性,在正常的情况下,第

叁波的射击开始时,第叁组人员也该到了,便由第二组人员接替後续的接战动作,

而第一组与第二组混编的攻击发起组,则视战场情况决定,到底要补侧翼火力的不足

、前进另一侧翼、直接前进还是就地加强火力,但这是指在单侧翼攻击的情况下。

双侧翼的攻击其实就是叁面攻击的包围战术,但人员的调动则与单侧翼有很大的不

同,若第一组四人正面接战,并决定采双侧翼包抄时,第一组、第二组人员可依情

况补上空缺,或立即分开越过第一组,前往两翼进行火力压制或支援,第叁组人员

补上第一组接战位置後,立刻顶补最早接战的两人(也就是尖兵),再决定是否补足两

翼火力或留於原地继续接战。虽然这与先前所提保留小组整体性的概念有所不合,

但为了时间的因素,作如此的变动实有其必要性。且也可保留整体的机动性。

复式斜面队形的最大好处是运用弹性大,不论是那一组接敌,都视为第一组,如果是

侧翼接战的话,也不难处理,若是右翼接战,则右翼转左翼、後卫转右翼、左翼转

後卫即可;若是後方接战,则两翼撤就得了,简单、好用、快速、有效,,接战的

第一组人员先以火力压制敌军,提供时间供两翼包抄,其馀各组则时间换空间,包

围敌军想办法加以歼灭,就是这麽简单好用。

沙漠、滩岸地形

在沙漠与滩岸地形最困扰一般部队的原因有很多,像是迷彩服、水资源、方向定位

与白天的避暑及夜晚的御寒装备等,而由於地质的松软,许多机动车辆的行走便有困

难,而若是以人员步行,温度与空间的限制则又会使人员的运动受到相当的限制,

战术的运用与选亦随之受限,但由於1990年的海湾战争,沙漠迷彩服的大量出现於

媒体,加上卫星导航的GPS大量配发使用,以及各种随身携行用软式水袋的问世,保

暖、抗暑的新式纺织材料等科技??不断推陈出新,沙漠作战的限制减少了不少,但

基本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战术方面的问题。

由於沙漠地形的空间纵深往往极大,唯一不用考量的就是运动空间的不足,只是常常

觉得太多空间了,因此队形与火力的集中反而成为战术取择的重点,而由於地势的

开阔性,过份华丽复杂的队形与战术往往会造成许多无谓的困扰,所以直接、简单

、好用的战术就足以应付沙漠地形的需求,例如水平与垂直的单路纵队以及扇形队形

由於水平纵队的火力是以整个面的展开,火力的连续性与重叠性高,加上沙漠地形

通常没有什麽掩蔽物可言,通常都是以两军对恃正面交锋的硬碰硬战术,配合火力掩

护与空对面压制性火力来运用,小组人员以队友的火力与弹幕压制的同时进驻有利

的战术位置,再以自身的火力掩护队友继续前进,如此交叉掩护前进,直到战场情况

达成可控制的状况为止。那何谓可控制的情况?几个大原则:人员的安全不再受到威

胁时;敌人已完全丧失行为/攻击能力或敌对意识时;我方主力部队之进驻与通过

无安全之考量时以及敌人已完全撤离此地区,并无留下诡雷、炸弹或其他危及我方

人员生命安全时即可算是可控制情况,通常这也是特战部队离去的时候,因为要特

战部队进行一般性的任务实在太委曲他们了。

水平横队与扇形阵列的战术考量,笔者在前面讲次中曾经提及,即所谓的二、叁队

形,其最主要的观念可用奥运五圈图形来作阐述,这个上叁下二的圆圈是以彼此交

重叠的方式呈现,我们可将这五个圆的圆心视为小组人员的位置,而圆则是他们的

火力覆盖区,那麽圆兴圆的重叠地区就是完全猎杀区,单一圆所涵盖的范围不但是个

人的火力射界,也是个人的运动区域,因为别人的火力不会射过来,但相对的这也

是本身的危险区,因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