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摊丁入亩(3 / 4)
朱棣再次被震惊到了。</br>虽然已经知道陈景恪的能力,可还是再一次被刷新了认知。</br>同样是人,为啥他的脑子就这么好使呢?</br>朱雄英则觉得理所应当,有什么好惊讶的,景恪想出这种法子不是很正常吗。</br>真是大惊小怪。</br>虽然觉得此法可行,但国家大事不能草率,还是需要一定的论证的。</br>接下来朱元璋几人,就开始讨论起摊丁入亩的可行性。</br>“民间弃婴溺婴之事屡禁不止,就是因为太穷养不起。”</br>“少了徭役和丁税,能大大缓解百姓的压力,减少弃婴之事发生。”</br>“有助于人口增长。”</br>“人多了,就能开垦更多的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br>“人多了能征更多的兵,能打下更多的土地。”</br>“将来诸王建制立国时,诸藩属国就可以从国内,迁徙更多百姓过去。”</br>“汉人百姓多了,能更快的教化改造化外之地。”</br>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将自己能想到的好处,全都一股脑说了出来。</br>越讨论越觉得此法可行。</br>摊丁入亩,比两税法高明了不知道多少倍。</br>到最后,朱元璋直接拍板:</br>“咱大明就要施行这摊丁入亩之法,标儿你尽快完善此法细节,越快越好。”</br>朱标说道:“好,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br>他手下拥有一支逐渐成熟的团队,在创意方面不如陈景恪。</br>但完善制度方面,绝对是当世佼佼者。</br>陈景恪提醒道:“此事不能急,想推行摊丁入亩之法,就要先了解大明有多少人口和田亩。”</br>“没有详细的数字,我们制定的律法,很可能会成为害民之法。”</br>朱元璋颔首道:“是这个道理,大明也是时候进行一次,真正的人口和田亩清查了。”</br>说着,他目光在朱标、朱棡、朱棣三人身上扫了一遍,最后停在朱棡脸上:</br>“老三,你大哥的身体情况你也知道,不能过于操劳。”</br>“英儿年龄又太小,不足以承担此重任,这件事就由你替你大哥去办吧。”</br>“咱将锦衣卫交给你,务必给咱得出一个精确的数字。”</br>“若有敢阻拦瞒报者,该罚罚该杀杀,不要心慈手软。”</br>朱棡肃然起身,道:“是,我保证完成任务。”</br>不过随即他又担忧的道:“我不在,山西那边的情况怎么办?”</br>朱元璋说道:“你放心,我会派信得过的大将前去镇守。”</br>“还有老四,别光盯着北平那一亩三分地。”</br>“明年北边就只剩你一个塞王了,要兼顾全局。”</br>朱棣起身道:“是,我一定守好北边,不让北元南下半步。”</br>朱元璋点点头,说道:“本来我准备明年对辽东动手,打下辽东就等于断了北元的臂膀。”</br>“还能切断他们和高丽的联系。”</br>“现在看来,这个计划要等到后年去了。”</br>朱棡若有所思的道:“爹,我认为明年更应该攻打辽东。”</br>朱元璋知道这个儿子的能力,听他如此说,惊讶的道:</br>“哦,为何?”</br>其他人也都看了过来,等着他的理由。</br>陈景恪也不例外,都夸朱棡是朱元璋所有儿子里,军事能力最强的。</br>今天终于要见识到了吗。</br>朱棡说道:“您不想轻启战端,是怕清查人口和土地,触动太多人的利益,有人起兵作乱。”</br>“但我觉得您完全不用担心这一点。”</br>“经过军改,大明现在还拥有九十五万军队,且都是优中选优的精锐。”</br>“打辽东只需要二十万人就够了,剩下七十五万足以稳定国内。”</br>朱元璋摇摇头,说道:“你说的咱又何尝不知道,只是大明已经占据优势,更应该稳扎稳打,不给别人机会。”</br>“辽东就在那里,咱随时都可以拿下,不急于一时。”</br>其他人也不禁点头,是这个理啊。</br>陈景恪也很认同朱元璋的话。</br>正常发展下去,大明对周边国家的优势,会越来越大。</br>完全没必要冒这个险。</br>朱棡却说道:“您且听我说完,如果国内真的有人作乱,必然会先联系北元内外夹击。”</br>“到那时,我们就是腹背受敌。”</b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