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用工荒(2 / 3)

加入书签

如此吗?”

“海贸兴起后,棉布和丝绸供不应求,要不建几座纺织作坊吧。”

蓝玉理解释道“我掌管军法,经常遇到违法乱纪的人,试图通过狡辩给自己脱罪。”

因为政策之争大开杀戒,那是朝廷不仁。

所以福清才会如此着急“一千亩也不够啊……”

朝廷为了限制大户侵吞百姓田产,出台了限制法令。

蒋瓛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就去执行了。

作为穿越者,陈景恪又岂能不明白这一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确实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朱元璋、朱标、朱雄英、陈景恪??????

杀了他们,还能将他们钉在党争误国的耻辱柱上。

小地主家的土地少则几百亩,多则几千亩。

连她都认为经商不稳,可想而知其他人会怎么想。

等大地主被瓦解,百姓见识到商业的利润,开始主动从事商业的时候。

并以此为借口,阻挠朝廷新政的推行。

然后朝廷集中力量瓦解大地主,削弱他们的力量。

“臣身为勋贵的一份子,自然不能忍,所以才站出来反驳他。”

就在他们家忙碌的时候,别家也没闲着。

按照阶梯收税,拥有土地超过一千亩,就是纯赔钱。

“女奴还好,很容易就能拿到朝廷颁发的居住证明。”

允许留下一千亩,是用来安抚小地主的。

于是,这些人开始私底下串联,想要反对新政。

至于家里的地,则出售给了朝廷,只留下了两个五百亩的庄园。

陈景恪疑惑的道“为何我没见过?”

现在出台限制兼并的法令,大家并不觉得奇怪。

陈景恪也相当无语,弄半天不是他超进化了,而是我们想多了。

如果直接允许权贵官僚经商,那就是变相提高商人的地位,国家会被动走向类似于资本主义的道路。

福清说道“是啊,有从南洋购买的,还有从日本、虾夷、辽东等地购买的。”

生产力决定了,士绅地主对基层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这是必须承认的现实。

将事情处理完,陈景恪好奇的问道“陛下,您是如何说服勋贵们支持新政的?”

地主也分等级的,有大地主也有小地主。

对于阶梯性收税,他们自然是非常反对的,这简直就是要他们的命。

有钱人买地都来不及,怎么会将到嘴的肥肉吐出来?

工作一定年限,或者嫁人生子,直接就可以落户到夫家。

“等过上几年,再看情况做别的生意。”

福清有些着急的道“这可如何是好,光靠咱们两个的俸禄,如何能养活这一大家子人。”

对于这個传言的前半部分,百姓们是很相信的。

为了坐实这一点,朱元璋把蒋瓛叫来,让他们将今天早朝发生的事情广而告之。

商人掌权的害处,这里不多赘述了。

而且他们在政治方面没有多大的能力,对朝廷危害不大。

说白了,就是需要白手套。

虽然他们依然会感到肉疼,但并不致命,不会跳出来造反。

不过他们也没有就此认输,朝廷的影响力就局限在大城市,广大的乡村还是他们说了算。

都以为蓝玉在第五层,哪知道他从始至终都在第一层。

这些人拥有的土地数量,是以顷为单位的,几百顷几千顷几万顷。

谣言还强调,勋贵们是支持朝廷新政的,已经表示要将自己多余土地出售。

陈景恪下班刚进家门,就见福清迎上来,问道

否则前世的欧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他们的第一步棋,没什么好说的,舆论。

一千亩地,最后能入库几百石粮食就算风调雨顺了。

一旦泛滥开来,必然会成为隐患。

真正能够掣肘朝廷的,是大地主。

福清点头说道“缺,缺的厉害。比起三年前,工钱翻了一倍,还是找不到足够的人。”

所以对待不同的地主,要区别对待。

最终的结果还是买几条船。

尤其是对陈家这样的顶级权贵家庭,这点产出连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下去。

“经商哪有买地稳妥啊。”

“以后朝廷每年都会往外派遣官方船队,让咱们的船跟着去就可以了,稳赚不赔的买卖。”

当这个传言,传到官僚士绅耳朵里的时候,他们全都麻了。

倒不是他狭隘,非要搞什么纯正血统什么的。

“那解缙肯定是想狡辩,我懒得和他争论,所以才堵他的嘴。”

福清白了他一眼,说道“你整日不是皇宫就是家里,见不到不是很正常吗。”

他也只能将此事默默记载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