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档口招牌(2 / 2)
铜、金银、绢帛、贼赃、情报等九个行业,内部成员与当铺类似,收东西,也卖东西,所以叫档口,是个地下交易的地方。
以前传得邪乎的,据说还能买卖人命。
南七北六十三省,地下势力错综复杂,除了倒斗的土夫子,以前的绿林、响马、彪子、土匪,各自的山头也有属于自家的档口存在。
现在不流行动刀动枪,凡事都讲究个利益和钱,档口的作用便少了。主要是用于底下伙计的联络和汇总,并没有以前的实权。
旧社会的老礼,现代不兴
这些,也就二伯这种老辈,还有铁王爷那种旧社会下来的老江湖会用。
虽说三百六十行,倒斗为王。
实际上古代倒斗属于断子绝孙的行当,抓到就是杀头,故而鲜有人涉足,也不外传。
据我所知,几十年前最大的档口,当属巴蜀地区的袍哥,还有盘踞黄浦江一代的青帮、反清复明的洪门,以及东北撩子。
有道是东北出撩子,河南出蹚将。
撩子,也叫响马、胡子,指的是打家劫舍的土匪之流,多是各自为政,并不按青帮袍哥那样论资排辈。
论江湖地位、权势、影响,还属青帮袍哥洪门三家最大。
蹚将是土匪,以前也是倒斗。哪里有钱,在哪发财,活人死人的地盘都敢去,因此有个蹚将的名。
算起来,玉祖仙和白月妹有点那种关系,我家那些本事基本都是玉祖仙传的,我也算半个坐堂袍哥。
闹完日本鬼子后,这些江湖帮派之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多是些招摇撞骗,有名无实的混子,档口这行古老的招牌也逐渐消失。
我咳嗽两声,旁边那些掌柜方才定神,其中有个年龄稍大的,露出几片黄板牙,笑着问我:“少东家,你这是”
被对方认出来了,我倒不意外。
现在档口没有打打杀杀的买卖,基本是做生意,眼力自然很重要:“没事,我随便看看,最近几年的暗账都在这?”
“倒是一本不少,你找什么,我帮你瞧瞧?”对方说话八面玲珑,看起来是帮我忙,其实是试探我的目的。
我自然不上当,好歹看过金井玉囊术,这些江湖套路颇熟:“闲着也是闲着,过来瞧瞧你们几位老人,嗯,慰问一下。”
“哎呀,那我们怎么敢当。”
我不死心。
好不容易混到二伯的档口查账,空手而回让人笑话
。
不得不说二伯确实是个老狐狸,连暗账都滴水不漏,旁人很难看出其中猫腻。
正打算让他们把暗账收回去,我灵机一动,忽然想起自己漏掉什么。
之前我查的全是家族近几年的支出。
因为我猜测如果二伯资助了某些考察项目,或者组建了一支队伍,那肯定是要花钱的。小到定制的特种装备,大到物资输送,医疗救援,每年绝对是上千万的开销。
但我并没有从账目里面发现类似的支出。
要么二伯没有参与那些事,要么是我一开始就想错了!
倒斗这行,最早的起意,不是为了救济贫苦,也不是为了匡扶正义,简单说,就是为了吃饭。
挖出死人的宝贝,给活人换口吃的,这就是最早的倒斗。
没有血雨腥风,没有机关杀局,对于土匪响马而言,挖死人和偷活人,道理是一样的,无非为了吃和生存。
最早的倒斗事件,应该是商汤的王陵让人给挖了,距今有三千多年。
吃死人比吃活人容易,死人躺在棺材里不会喊不会叫。最早的陵墓,无非是直上直下的竖穴葬,周围以石块垒砌,没有含金量。
后来,那批人发现,原来吃死人的生意,除了能活命,还能发横财!
墓中金银珠宝,商彝周鼎,随便一件也够人吃几年甚至几十年。
于是倒斗这行应运而生。
说到底,还是贪欲作祟,人性使然。发展到后面,倒斗已经不单单为了生存,而是聚敛财富,各地的响马土匪都参与进来。
一个土夫子从墓中掏出一件冥器,转个七八道手,有几十个人甚至百人靠它吃饭!
可想其中的利润和复杂的关系网。
只要成功了,不仅不赔钱,还能收回至少十倍的利益。我想到,也许二伯培养的那些人,并不是每年找他要钱,而是每年给他赚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