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江湖青帮黑话(2 / 2)

加入书签

还以为是画错了。

严格来说,青帮是六祖四少共十人。不过创建者,还是指翁、钱、潘三位祖师。

见刘半仙回答得滴水不漏,我暗暗吃惊,他莫非真是青帮的双花大红棍?

我记得青帮信佛的多些,他怎么变成道士了。行走江湖,技多不压身?

“老前辈。”我尊了声刘半仙的字号:“既然老前辈是沾青踏绿的,敢问脚底下有几条船,手底下

撑过几条帆?”

刘半仙鼓起肚子,一拍胸脯,扬眉吐气:“天下漕船何其多,我也不知有几个。昨夜挑灯观天汉,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只半,过了春秋还有冬夏,江山代代沉浮,也不知多少帆来多少船,多少鱼来多少关。”

“不知老前辈闯荡江湖,用哪种本事?”

“祖师赐我仁义信,师傅教我忠孝贞,江湖踏来火里出,水上闯来岸上走,一颗忠肝义胆赤子心,白天走得晚上也走得。”

“既然带了忠肝义胆,问问前辈的肝胆有多重。”我话锋激烈,很想找出刘半仙的破绽。

刘半仙对答如流:“肝胆一副值千金,上称一称稳又平,肝重一百二十八斤半,胆重七十二斤半,但叫一幅忠义气,心肝挖出给你看。”

丫的。

我暗道,这刘半仙还真是个青帮的混子!

刚才我和他对诗,他对答如流,压根没有迟疑,可见此人阅历不浅,确实不是冒名顶替之辈。

他回答的暗语和黑话,也是天衣无缝,叫人找不出丝毫破绽。

青帮最鼎盛时,粮船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只半。

为什么不是一万只呢?因为皇帝的紫禁城,才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过了一万,那就是神仙住的。

而青帮的粮船,比那皇帝的房子还多出半个,可想在南北江湖上的地位!

我问刘半仙脚踩几条船,他回答九千九百九十九只半,确实是青帮的做派。又问他掌了多少帆,他只说分不清,多如天上繁星。

青帮的前身是漕运码头的苦力巴,为了防止老板拖欠工钱,或被本地人欺辱,每十里漕运,苦力巴就会结成一个社团。

于是我问刘半仙,你行走江湖靠什么。

他回说靠忠肝义胆,其实就是指沿河的那些社团香堂。都是青帮中人,作为青帮子弟,有水的地方

就能吃得开。

青帮主要在南方发展,鼎盛时,有帮头一百二十八帮半,七十二个半码头。

所以刘半仙回答“肝重一百二十八斤半,胆重七十二斤半”,乃是指的青帮的家底。有这个,南北绿林多大的档口,都得让青帮子弟三分。

一番切口下来,刘半仙回答得非常得体,领他进门拜香堂的人,恐怕也不是泛泛之辈。

我不甘心,又问他:“老前辈可打过旗?”

“自然。”

“敢问打的哪面旗,趟的哪条水,吃的哪碗饭。”

刘半仙不慌不忙,对答如流:“山上打的日月旗,好叫英雄都看清。山脚竖的花花旗,五颜六色真迷离。左边龙凤旗上飘,右边骑马挎金刀。老哥本是穷人汉,也喝洞庭水,也从鄱阳来,三江当腰带,脚踩四方海,莫问姓名,来去自如。”

“老前辈走过山?”

“也曾走过。”刘半仙答道。

“不知山上的路怎么走。”我对刘半仙多了几层敬畏。

此人年轻的时候,只怕真是个枭雄,现在虽然混成了死骗子,不妨碍他年轻时阔过。

刘半仙捋了捋脑门三根白头发:“脚跟朝前头朝后,弟兄勾肩搭着手,世上名山多如牛,我也曾经走一走,但上昆仑拜王母,又转秦岭见巍峨,太行横来当浮云,西京过后下汴州。”

“可穿了衣?”

“自然。”

刘半仙抑扬顿挫的吟道:“身穿八宝衣,冬暖夏凉心。”

“哪八样?”

“你且听我说。”刘半仙如数家珍,丝毫不为难:“心头挂忠,背后挂义,肩膀担起仁和爱,头顶正气脚踩贞,一口男儿真气足,八宝在身任我行。刀枪棍棒我不怕,恶虎飞蛟我不惊,四海弟兄是一家,山不穷来水亦足。”

“得罪,得罪。”

我朝刘半仙拱手致歉,他还真是个高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