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三人行(1 / 2)

加入书签

老头是前清秀才,不说学富五车,涉猎野史札记自然不少。

他推断:“天下龙脉出昆仑,我虽不是倒斗的,也曾读过些周易玄学。盖天下之中,昆仑为最,这个古代的昆仑,是音译,甚至不是汉语。因为汉语中,不存在‘昆仑’这个词,也许是某个灭亡的部落语言。”

“古代昆仑,不是今天的昆仑。西王母所在的昆仑山,大概是今天的祁连山、群玉山、柴达木地区,坐拥在流沙之中,天生有热风恶鬼保护,所以无人能够抵达。”

老头的学问非常渊博。

他觉得,虽然是活不下去才盗墓取宝,终究是损阴德的事,所以不愿对刘半仙透漏姓名。

刘半仙告诉我,他干爹曾跟王国维整理过一批先秦古籍,其中有宋代散佚的穆天子传。

老头点拨刘半仙,万神之地,可能位于昆仑山脚下流沙之眼,人皮经衣上,绘画了很多鸟,说明坟墓离万鸟解羽的圣地不远。

万鸟解羽,是西北流沙之地的一种奇观。

大批鸟类在同时死亡。

死亡之前,群鸟从九天跌落,羽毛飘散空中,覆盖盐湖。脱去羽毛的鸟尸砸向大地,顷刻血浆崩涌,红海翻复,鸟羽飞扬天地,哀恸不绝。

群鸟解羽的地方是特定的,和象冢的性质差不多。

穆天子传上记载,周穆王拜访西王母后,曾在万鸟解羽之地,率领军队驻扎三月。

我去过大兴安,自然也推断过这部分历史,心道刘半仙没骗人,对他高看几眼。

刘八臂、玉祖仙等人,大部分去的母系氏族遗址。

而我去的浊河、桂州、海外,多为父系氏族遗址,略有偏差,但同根同源。

根据我之前的推断,穆王在万鸟解羽之地驻扎的三月,被西王母派人,领到大兴安的甘渊下,参观了“弇兹开天”的母系氏

族神话。

观看了地下奇观,穆王返回中原,才在浊河修建王陵,企图以地脉养尸,达到长生。

他显然是失败了。

刘半仙又会在万鸟解羽的傩神窟,发现什么呢?

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刘半仙回忆,他当时非常激动,毕竟能挖一个和西王母有关的神墓,足够他跟玉祖仙比肩。

荣誉,财富,地位,唾手可得!

老头对他说:“你先别高兴太早,你是一个人,去了也办不成大事。玉祖仙有三个,彼此配合,才能扬名立万,有道是‘单丝不成线’。你需找几个帮手,不然再遇见玉祖仙,你人少也吃亏。”

刘半仙对老头深信不疑:“你觉得我找谁支灶台?”

支灶台,是黑话,意思是合伙、夹喇嘛。

老头听不懂黑话,想了半天:“我在省城,有个老朋友,人称郑金舌,学问渊博,善于走江湖。几年前,他受国民政府邀请,到西北发掘古楼兰和西域三十六国遗址,应该能帮你。”

刘半仙点头称是。

西派降魔丈士,虽然在西北活动,但祖祖辈辈没有进过流沙之地。

所以他心里发虚。觉得除了郑金舌,还需要找个中原的老手艺人。因为大夏国的国库,肯定是中原葬法。

术业有专攻,得从北派南派选个人一起。

再加上刘半仙的遁甲开山图是半桶水,光他和郑金舌两个,未必压得住场面。

玉祖仙是三个人,我也组三个!

当时,刘半仙这样赌气的盘算之后计划。

伛偻着身板,老头说话有气无力:“我年纪大了,在这等你凯旋,莫忘了来接我,我没几年活头了。”

“干爹放心,儿子发了财,肯定亲自接你去省城享福,大富大贵过几年老太爷的日子。”

老头叮咛道:“万神之地,在傩神窟下,位于西北流沙之中,附

近有万鸟解羽之奇观,今年恰好是辛巳年,所谓‘地发杀机,龙蛇起陆’,合该大争之世,英雄并起。你若能扬名立万,凯旋归来,名声不在玉祖仙之下。”

辛巳年,是大争之年,全世界都卷在战火中。

正应了老头的话,大争之世,英雄并起,虽然天下不太平,倒是个浑水摸鱼的好时机。

刘半仙收起经衣,向老头告辞。

老头写了封书信,让他带给在省城的郑金舌。

因为老头年纪大了,刘半仙就把他安置在北山的洞穴中,给他准备了粮食和灯,包括应急的草药、棉衣。

约定半年之内,从西北回来。

不管能否成功,爷俩相依为命,从此是亲人了。

老头颤巍巍拄着拐杖,送刘半仙出了洞庭,二人眼中含泪,心下酸楚,自有一番心境。

破译了人皮经衣记载的秘密,刘半仙不由欣喜,沿途赶路,七日后抵达省城,找到一家民营报社,寻郑金舌。

当时全国抗战,氛围极为紧张。

好在南方地区尚未完全沦陷。刘半仙抵达省城,见到郑金舌,二人木纳一阵,郑金舌还以为遇见讨饭的叫花子来偷东西!

刘半仙将来意说了,把老头的亲笔书信递给郑金舌。

郑金舌六十岁开外,身板硬朗,花白的头发抹了发油梳得锃光瓦亮,穿着整洁的长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