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三人行(2 / 2)

加入书签

戴着老花镜,一副学究架势,语气平和。

看了老头的信,他对刘半仙说:“你有这个造化,我不好推辞。你既然是我老朋友的干儿子,论辈分,我叫你一声小刘,怎么样?”

“得,听您的,干爹说您本事大,绝对能找到那个地方。”

“你小子,倒是会说话。放心,真成功,少不了你的好处。”

郑金舌在省城略有资产。

炮火连天,饿殍遍野,他最近几个月报社运转不开,也是

缺钱得很。

他不算正儿八经的考古人员,以前去西北帮助考察,手脚不干净,藏了几件骆驼唐三彩,被开除编制。

见刘半仙来“推荐”生意,他卖个大,叫刘半仙小刘,算是长辈,要分大头的利润。

刘半仙心中不爽,又不好表现:“傩神窟中,有赫连勃勃掠夺了二十多年的珍宝,可谓富可敌国,能拿一块半斤的金砖,用都用不完,何况是钱。”

“好,好好。”郑金舌满脸通红,表示同意这笔买卖。

光有他还不行。

遁甲开山图,刘半仙只学了一半,中原的大墓王陵不同于西北的崖葬墓,内藏机关陷阱、飞火毒气。

刘半仙心中忌惮,再说眼下兵荒马乱,带着郑金舌这种老学究,未必安全。

经过多方打听,他又找了个倒斗高手支灶台。

我问刘半仙,你找的谁,他的回答差点没把我吓得蹦起来。

他找的另外一个合伙人,是铁王爷!

乖乖的,不是冤家不聚头。我没料到,刘半仙跟铁王爷还有这种“交情”。

当时的铁王爷,从南巢鬼阙楼脱身,名声大噪,在南北两派有不小的名气。铁王爷此人心胸狭隘,做事狠辣不留余地,是个枭雄,却并非善良人。

刘半仙病急乱投医。

他听闻铁王爷很有本事,让郑金舌托了人,请他到省城谈生意。

时值日寇南下,北方沦陷,铁王爷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不愿当日寇的走狗,也不想当个普通人,遇见有生意上门,自然应允。

如此,三人商量妥当。

刘八臂,郑金舌,铁王爷。三人打点行囊,收敛了盘缠,扮成商贾模样,先去了关中西北的黄土高原,沿河西走廊西进,在定西落脚。

定西以西五十里,便是祁连山的余脉,也是河西走廊最凶险的一段。

从那里往浊河的古河

道走。河道已经干涸,越过十八道沙梁,正式进入十万里沙场。

那里号称有进无出,被掩埋的驼队商队,历朝历代不知多少。有时候挖沙井,一层浮土刨开,下面全是扭曲叠放的干尸,口鼻里挤满了砂砾,死状凄惨。

三人不敢托大,想在定西购买骆驼和淡水,寻好向导,修整几日再走。

定西街道繁华,往来行人不绝,乱世中罕见的有些熙攘的人烟。

有黄土高原挡着,日寇一时半会打不过来。只不过日寇的飞机,时不时会在附近盘旋,当地也有机场,是外国人援助的,时局比较乱。

此次行动,是郑金舌赞助的,买装备的钱全是他出,他要五成利润。

再加上郑金舌老学究的身份喜欢说教。队伍中,以郑金舌为老大,刘半仙是青帮子弟,为老二。

铁王爷不爱说话,是老三。

三人均是老江湖,赶路的过程还算和谐,抵达定西,鞋子都磨破三双,身上的衣服抖一抖,便能抖下半斤黄沙。

当地风吹屁股沙打脸,端着盆绕一圈,盆里就能装半盆土。

先去了衣帽店,郑金舌碎碎抱怨,说走路太费鞋子,早知道雇几头毛驴,还没抵达目的地,钱先花了不少。

刘半仙和铁王爷听着郑金舌小气吝啬的数落,也没搭理他,胡乱买了棉衣棉裤,去客栈住宿。

西北风沙之地,苦寒之野,荒芜的烟瘴覆盖万里,像一条半透明腰带悬在空中,罩住整个古城,连一点绿色都看不到。

当地人的皮肤很粗糙,十八岁的大姑娘,脸上都是被风沙吹开的口子,皮肤粗糙像树皮。

刘半仙三个外地人吃不来这苦。

为了傩神窟中的宝藏,只好认了,用夏布捂着脸和口鼻,才敢在当地行走,以免嘴里吹进风沙粒。

他们找到当地黄土夯成的民宿客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