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禹王弑舜(1 / 2)
刘半仙和玉祖仙是同个时代,是目前国内硕果仅存的老江湖,而且他是局外人,应该不会和别的势力有牵扯。
此人自称降魔丈士之魁首,精学营丘九头书,能观山川地脉,入指寻龙。其风水造诣,不在玉祖仙之下。
若想破开九嶷山的疑龙天局,非此人不可。
因此我打了个电话过去,询问九嶷山奥秘。
听闻我要去九嶷山,刘半仙愣了愣,电话那头,传来他喑哑暗沉的声音:“九嶷山?你去那干啥,哦,找玉祖仙的老坟?”
“不是,单纯的旅游散心。”我敷衍道。
刘半仙不信,倒也没有揭破:“说实在,老夫手中营丘九头书,能断昆仑神脉,能拆太行碣石,天下风水无人能出其右。唯独这九嶷山,不好搞。九条疑龙脉宛如腾龙,驾云拔地而起,又互不相连。九条溪涧形同剑戟,倒悬绝负而上,乃天下第一疑龙穴。”
我不耐烦打断他:“您老别拽文了,有没有办法,我想去玉祖仙隐居的舜帝庙看看,到底在哪座山峰。那么大原始森林,你让我每寸都找?”
“这个嘛”刘半仙拖长嗓门,唱戏般咿咿呀呀老半天。
提到钱,他沙哑的声音清脆嘹亮,宛若十八九岁少女:“嘿嘿,风水之道,老夫不在玉祖仙之下,倒也研究过九嶷山,只是这个”
“研究费马上打给你。”我立刻补充:“希望你不要只说废话。还有,这件事保密。”
“放心放心,规矩嘛,老夫懂得。”
“既然如此,你给我说说,这九嶷山到底有何玄机,玉祖仙为何隐居于此,还有,他的老坟在哪?”
“小伙子莫慌,你听老夫给你慢慢道来。”
我暗骂刘半仙不是个东西。合着不是用你的电话费,你他娘不心疼是吧,你
以为说书呢,拆个上中下三章。
刘半仙不紧不慢,见银行卡收到钱,方才吱声:“咳咳,九嶷山,与上古两位帝王有关,舜帝和大禹王,你可知?这九嶷山的名字,不单单是九座相同的山峰,这里面,藏着舜帝陵呢!不然,你以为玉祖仙窝在那干啥。”
我啧了声,打断他:“舜帝陵不是衣冠冢吗?”
关中还有黄帝陵、颛顼陵,都是秦汉建造的衣冠冢,只祭祀神像。
“非也非也。据我所知,九嶷山真的有大舜陵墓,不过那个旅游景点是这些年补上去的。你知道这座山的由来吗?那真是大有文章!”
“故弄玄虚。”我低声暗骂句,你个老小子,故意折腾我话费是吧:“劳驾快点,手机要没电了。”
“好说好说,你小子听过上古禅让制吧?九嶷山,乃禹王弑君,杀舜之地,故而称之为九疑,不是单单有疑龙穴那么简单。”
“嗯?”我微微抬高鼻音,这种说法倒是不见于国史正传。
上古三皇五帝,均是以禅让制传承社稷。
说是禅让,其实也是亲戚关系。比如帝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大禹是黄帝的玄孙,黄帝和炎帝的母系都出自少典氏。
先秦是讲究血统的。不是说随便一个种地的就能当部落酋长。
“弑君这种说法,只有竹书纪年才有吧?”我半信半疑,刘半仙的说法从儒家而言,太离经叛道了。
“嘿,老夫能胡说吗?想当年老夫在上海滩,见过多少小弟把老大干掉,连嫂子都抢过来做小老婆,想当初老夫一把手枪,在”
“好了好了!”我心疼我电话费,赶紧叫停:“我知道你老人家年轻的时候很厉害,屁股绑上窜天猴,要飞的主。你继续说,禹王弑舜,然后呢?”
之前在古墓里,我
倒是见过禹求春皇的壁画。
说是大禹治水时,在龙门开凿河道,山腹中,有一洞穴,深数十里。洞穴之下,有人头蛇身之神,身覆鳞甲,三眼绿头,所谓太昊伏羲氏也。
伏羲氏以木代火德,王天下。木属东,主春之生,古籍中的春皇正是太昊伏羲氏。
壁画中,伏羲氏传大禹王玉尺一柄,能丈量天下九州,再传洛书、河图、连山历于大禹,禹遂通神。
拜谢伏羲后,禹凿龙门,开夏口,出冀州,疏河洛,浚江汉,导淮水入海,洪波乃平。
治水后,大禹功德巍巍,顺理成章接受禅让,继虞舜后,登帝位。
这是正儿八经儒家的说法,没竹书纪年那么阴暗。
刘半仙喜欢卖弄见识,故意拖长嗓门吊人胃口:“竹书真伪还有待考证,书是从夏朝开始纪年,哪来五帝纪弑君的文献?不过汉代有本《风俗通》,倒是提过禹王弑舜,还和九嶷山有联系,我觉得对你有帮助。”
“您老可怜可怜我手电没电,长话短说,不然你跟我去趟九嶷山?”我暗骂自己不该先给钱,瞧把这老头嘚瑟得,三伏天你吃冰棍,美得很。
“算了,有了钱谁还去九嶷山啊,我得找个地方乐呵乐呵。”
“你小心得病。”我骂道。
“你以为老夫不知道戴个套吗?”
我冷笑几声:“你那根老水管还能用吗?干脆用手指吧。要不把钱退给我,我给你打包几斤黄瓜。”
“得了,年纪大了,说不过你们年轻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