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那日,成亲(2 / 2)
盖那股骨子里的阴冷和残酷。
教书先生被安排在客房,明日当众题写婚书,顺便道几声祝福,他的任务便完成了。
白月妹站在阁楼上,美眸留恋,直到看见那教书先生进入督军府,悬着的心才放下,一展笑容如百花盛放,将小窗关上:
“好了,时候差不多,咱们去用膳。”
丫鬟怯怯点点头,张了张嘴,想再劝白月妹天黑了逃走,迈着步子追了上去
玉祖仙被堂而皇之请入戒备森严的督军府,坐在房中静修,也不出去,等天黑了下人将饭菜送到房间,他才文质彬彬吃起来。
时代不同了,武功高强的武林人士想进入督军府,一排洋火扫过来,再厉害的高手也得饮恨终身。
为此,玉祖仙想了不少办法,哪怕穿着夜行衣用轻功潜入被兵卒把守的督军府,也是十分不现实。
不想魏镇南附庸风雅,本是试试机会,却真的把自己请了进来,不费丝毫功夫。
玉祖仙不由笑了,脑海里想着白月妹穿着婚衣的模样,准备明天大干一场。
次日中午,全城乡绅商贾、有头有脸的宿老尽都穿着新衣,苦笑提着礼物,前往督军府来贺新婚。
一笔笔银钱送到督军府,魏镇南有了笑容,传令请众人到大堂吃宴席,紧张的气氛才松快些。
按照老礼,中午吃宴,下午拜天地,黄昏入洞房。
结婚结婚,那个婚,其实就是黄昏。
古人都是天擦黑点上龙凤烛,将百年好合的合卺酒饮下,这辈子便是夫妻了。
玉祖仙作为代写文书和见证人,坐在主桌下首,与几位不认识的乡绅打了招呼,各自坐好等待婚礼举行。
乡绅面色发苦,姓魏的打仗不行,刮地皮是把好手。
几年下来,方圆数百里天高三尺,地皮硬生生被他刮下三分,实乃民生多艰,路有冻死骨,豪门酒肉臭。
不多时,魏镇南穿着新衣头戴礼帽,肥胖如猪强绷着衣服扣子,腰里斜挎丝绸扎成的红花,出来拱手笑道。
“几位给我老魏面子,今个都来了,不醉不归,哪个舅子不喝醉,军法从事!”
乡绅面色发苦,内心骂透了魏镇南,却不得不站起身拱手拜道:“大帅保境安民,功勋卓著,今日大婚,我等不胜荣幸。略备薄礼,聊表心意。”
“好说好说,
都坐嘛,咱们今个民主,都是客人,不谈那些虚礼。”
礼品丰厚,魏镇南笑眯眯说道,眼睛挤成一条缝,脸上冒着肥油,一屁股坐在主位:“这个先生是谁?”
玉祖仙拱了拱手,道:“小民今日慕名而来,替大帅撰写婚书,做个见证人。”
“哦,你就是那个字写得不错的教书先生?嗯,一表人才,会说话,那就坐这。”魏镇南并未将玉祖仙放在心上,反正今个无非走过场,谁来写婚书都一样。
不过这人字写得好,待会自己也能有几分面子,便留他在这蹭吃蹭喝吧,魏镇南想道,对这些文绉绉的酸腐秀才颇为不屑,打心眼看不起。
民国的婚书称谓极多,写法不同。
有些地方叫“鸾凤谱”,红纸包红色丝绸,内里洒金铺白色宣纸,南方沿海又把婚书叫“伉俪证书”,滇桂地区倒没那么讲究。
无非是硬纸包的绢布,上面烫金两个大字“婚书”。
打开内页,从右到左,写“乾造”、“坤造”,下面落款男女新人的姓名。
乾为男,坤为阴,此为周易之法。
寓意百年好合,夙夜无违。
空出两行,则写:白头偕老,相敬如宾,花好月圆,多子多福等吉祥话。
最左边,落款甲子吉日、时辰年月,还有印章凭信等等。
“新娘子出来啦!”
乡绅正围着魏镇南大拍马屁,忽听外头有人高声喊道,魏镇南便站起来,上去牵着红绸子:“都给老子让开点,待会给你们发红包。”
说着,与新娘共牵一根绸带,二人款款走入大堂。
乡绅围过去,与几个参谋齐齐拜道:“大帅与夫人天造地设,真是上辈子便修来的福缘,让咱们羡慕。”
白月妹将手轻抬,纤纤玉指涂着豆蔻甲油,将额前珍珠玉帘掀开半边。
花容月貌,惊得四下众人呼吸一窒,几乎看呆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