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西王母血经(1 / 2)
这女人有什么特殊癖好吗,非要用自己的血,感染了也是个事,难道不会用猪血代替?
吐了吐香舌,艾薇笑道:“我是偷偷趁着养父不在家啦,取出来看过。养父临终前,也对我提及了三卷血经的内容,可惜那些不完整和散佚掉的,不知被谁藏起来,根本找不到蛛丝马迹。”
我暗道,卢芹斋跑了,最大受益者应该是玉祖仙。
他既然留在九嶷山隐居,说明清理的名单上没有他,此人怕早就是上面的人了。
连宋江和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好汉,都免不了朝廷诏安封官。那玉祖仙即使三头六臂,孙猴子也跳不出如来佛的五指山。
如此,我便释然了,对玉祖仙的选择没多大怨意。
“敦煌血经是很特殊的题材,光是那种类似于人皮,但纹理却是蛇皮的材质,在古代都不多见。五万多敦煌遗书,我养父估计,真正的血经,只有三十卷不到,是西王母国历代流传下来,因战乱匆匆埋入密室的。”
西北政权相对于中原来说非常稳定。
从神农氏开始,传说西王母国便出现了,到了西周才消亡,国祚两千余年。
我道:“帝颛顼之圣德,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过了西北流沙之地,离传说中的昆仑便不远了。莫非那些血经上,记载了王母娘娘蟠桃种植园的位置?”
血经被帕金森抢走,艾薇说的是否真实,我和青八子不敢表态,先听这外国老娘们讲:“你们应该信任我,至少咱们现在是合作关系,是队友。”
“合作与否,需要拿出诚意。说说吧,血经内容是什么,如果你告诉我血经就是王母娘娘来例假时候写的日记,那真是太幽默了。”
“当然不是!”
艾薇眼中划过狡黠之色,像
得逞的小狐狸。
我暗道刚才没敲打她,她还真可能告诉我们,所谓血经就是王母娘娘用过的卫生巾,拿出来能甩一脸血那种。
青八子回头对我说:“不要让她影响你的情绪。”
“当然。”我正襟危坐,哪怕真是大姨妈,我这次也不上当,看你怎么瞎掰。
“唉。”
艾薇整理了脑海里零乱的思路,终于说出实话:
“三卷血经,是独立的体系,彼此之间没有太多关联,其书写方式,与龟甲上占卜的甲骨文类似,用对话和提问的形式向神许愿或祈祷。内容散乱,结构随意。第一卷血经,其实只有八个字,下面是很多诡异符号,可能是最原始的契刻书。”
“谢谢惠顾,再来一瓶?”我惊道。
“当然不是!”艾薇快气疯了,我化身为菜头故意气她,看她想掐死我又怕青八子的表情很过瘾。
“据血经记载的诡异事件,我养父用发生年代做了排序,分为一号二号三号。一号血经上,八个锺文为‘七十在位,弇兹日薄’。二号血经为‘天落白光,神祇延胤,爰是永长,惟宪君王’,三号血经为‘姊谋娣郝骨氏,窃于庭,厉山攻之,熬骨于夙沙’。”
古代贵族说话往往很简洁。你瞅啥?瞅你咋地?你再瞅试试?我就瞅了。
往往这么几句话就可能发生战争。经过神话加工,那都是毁天灭地的旷世大战。
其实就是两个斗鸡眼之间的误会。
受限于文字保存技术,史官讲话总是尽可能简洁。这种说话简单点的方式,在孔子作《春秋》中达到巅峰。
不鼓不列曰“侵”,小股骚扰曰“袭”,大军进发曰“攻”,遭遇抵抗战胜曰“克”,没遇见抵抗便夺城曰“入”。
这就是史书中的一字褒贬。
一个简单的方块
字,便可以看出那场战争的规模、惨烈状况、军队士气、两国外交等等几十个因素。
所以血经中那几个字,真要翻译出来,我估计写篇论文绰绰有余。
老祖宗走的高冷路线,能动手尽量不吵吵,一个字可能有很多层意思。比如“日”这个字,它可能是动词,可能是名词,可能是形容词。
具体含义取决于当事人的口气、环境、天气、对骂时的惨烈程度、两个人之间问候彼此祖宗十八代的详情细节。
“那么艾领队,你给翻译翻译。”我做了个请的动作。
艾薇也不是太确定,她的信息来源,主要是洪天康临终前叙述的部分:“弇兹氏,是你们华夏文明起源的祖母,这个你应该知道吧?”
“倒是听说过,古籍有弇兹开天的记载,其传说还要早于盘古化神。我想按照母系氏族的传承,弇兹的作用取代了盘古,是世界肇始的源头。当然,可能这是个符号,并不是具体指的某个人。”
姓氏是祖先赋予的,子子孙孙延绵不断的使用。
既然叫弇兹氏,可能有氏族关系,这是有史记载的最早母系氏族首领。
“差不多吧,养父告诉我,那是最早的女王。一号血经那八个字,如果按照字面翻译‘这位叫弇兹的女人,七十岁才登上王位,她已经老了’。”
有个成语叫日薄西山,日薄在血经中,应该指的人的精气神和年龄。这里的“日”,就是单纯的形容词。
“远古时期,平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