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此举等同于断绝了我们的生路。”(2 / 2)
?”
夏侯兴再次摇头。
“你能看到局势的本质是好的,但对人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 他未必敢于尝试。”
“现在,他营造势头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在我们两家中塑造一个强大的形象。”
“倘若世事真至不可收拾之时,我们两家共居一村,那么他就可能借着这两股力量,在天下 之中寻求一番事业的机会。”
夏侯兰睁大眼睛,
从未想到过褚家族长竟有如此野心。
“那父亲就由着他如此行动?”
夏侯兴摇了摇头,答道:
“假如他确有真才实学,跟他走也不是不可以。”
“百年来我们两家族虽仍各自为名,实则早已互融共生,不分彼此。”
夏侯兰听后一愣,
心中认同父亲所言,
历经百年的岁月变迁,
即使表面上仍是 的两个家庭,
褚氏和夏侯氏早已密不可分:
他的一些朋友来自于褚家;
祖母及其多位叔母都是褚家人;
几位兄弟的妻子出自褚家;
甚至连他的几个姐妹也嫁入了褚家,
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褚家的族人当中,
两家同为不同的姓氏,但却彼此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在这样的关系之下,
褚纪仅需不断地为自己增强个人声望就足够了。
一旦世间大乱,倘若他振臂高呼,必定会有许多响应者云集跟随。
这一点,夏侯兰明白了。
然而这对他没有多大的实际作用。
因为这显然是个 的、正面对抗式的阴谋,主要凭借个人影响力吸引人群聚拢。
可以肯定,夏侯家不止父亲一人看出端倪。
大家都在默默等待和观察——看是否能确认这位领袖值得效忠。
再说,若真的天下大乱,跟随谁不都一样?跟随着一个熟悉的人,总是比茫然四顾,随意选一个未知的人要安心些吧?
……
一个由六百多个青壮年人组成的队伍气势恢宏地朝赵家庄进发。
途中,沿途村落的村民看见这队人马无不躲避开来。
没人敢主动搭话,唯恐引起不必要的是非。
众人不久即到达了赵家庄周围。
赵家庄拥有广袤的土地,因此众人还未望见赵家庄那雄伟的土筑围墙时,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片茂盛的田野。
与自家田地里的旱情形成鲜明对比,赵家庄的田地一片郁郁葱葱。
那些纵横的沟壑中,清澈的水源源不断。
这里仿佛毫无干渴迹象。
目睹这样的水源景致,褚家和夏侯家的一些成员几乎条件反射似的跪倒在地面,低垂着身体从水沟中舀出一捧清水泼洒到脸上,体验那难得的凉爽清新。
自从干涸期以来,这种行为早已是遥不可及。
不仅是因为水过于珍贵,按滴计算,更重要的是,这样奢侈的用水似乎昭示着一种放弃生活的态度。
然而,这种举动如星星之火般迅速在全队扩散开来。
越来越多人聚集到水边,有的饮水止渴,有的洗去一身风尘,还有的将头颅彻底浸入水沟,尽情感受水中那份生命之力量的波动。
褚纪和夏侯兴见到此情景,并未加以制止。
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唯有亲身经历水的美好,战士们才能更加坚定地展现出更为猛烈的战斗欲望。
即便对方未曾显露锋芒,但他们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因为,无论是褚纪还是夏侯兴,都不相信赵家庄的百姓会在无抵抗下舍弃宝贵的水资源,最终难免一场血斗。
事实也证明,当这群饱经水润的汉子们回到队伍时,怒火已在心中熊熊燃烧,他们不再质疑长辈们的决策,心中对尚未露面的赵家之人充满了深深的敌意。
假使赵家没有堵塞滹沱河的水流……
那些水本应属于我们!我们本应享有如此丰沛的水源,不必每天空想家中水缸中的点滴;农田里奄奄一息的作物也会因水重焕生机;我们对生活、对未来的期盼也会日益浓厚。
队伍重新整顿完毕,由褚家与夏侯家青壮年男子组成的军团士气大增。
在这类人数并无压倒性差距的对决中,高昂的斗志往往能够决定胜负的天平。
此刻的军队士气从未如此之高。
队伍迅速接近滹沱河边,赵家庄的土城墙就在眼前不远处。
但是众人的眼神似乎并未停留于此,他们的目标仅在于争夺河流之水,而非攻打赵家。
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攻城战当然最理想。
毕竟强攻土堡等于用自己短板去对抗对手所擅长之处,那可真是不折不扣的大昏招。
在距离滹沱河越来越近之时……
他们已经看到河边矗立着十多个脚踏水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