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称帝(1 / 4)
第384章 称帝
皇宫中和殿,朱朗坐在上方,瞿式耜焦琏等军机府臣皆坐在殿中
苏观生刚刚禀报完各省传回的春耕情况,下方瞿式耜吕大器等一众阁臣,却是忽然齐齐出列,开口说道
“殿下监国四载,扫灭东虏,安定八省,天下归服,臣等请殿下早日登基即位,定我大明法统”
一旁的焦琏马宝等武臣闻言,皆是一愣,一众武臣相视一眼,也是齐齐起身行礼劝进
朱朗见得众臣劝进,却是轻笑一声,开口说道
“这便是礼部当日,把那三篇策论呈上来的原因吗”
当日礼部呈上来的顾炎武以及其他两人的考卷,其主题只有一个,那就劝朱朗尽早即位
下方的吕大器脸上神色一肃,开口说道
“东虏不过关外蛮夷,其虏首福临尚且伪称帝号,殿下乃我大明神宗帝裔,自该即位明我中原法统所在”
“此事关乎天下人心向背,请殿下早日即位,以安天下人心”
自清廷使团抵达以后,朝中众人也发现朱朗再自称监国已是不妥
朱朗如今只是监国,而清虏那边却已经称帝,凭空便矮了对方一头
因此在清虏使团离去以后,朝中劝进之声也越来越强烈
朱朗对称帝并不心急但也并不排斥,只是今日他召众臣前来,可不是为了此事
吕大器等人选在此时劝进,朱朗也多多少少能够明白他们的用意,但他可不会让吕大器他们就此蒙混过关
朱朗令众人起身,而后便开口说道
“此事不急,孤今日召诸卿前来,乃是另有一事要议”
“这是户部统计的滇省及潮惠两府情况,你等先看”
朱朗对着李国用示意了一下,李国用也是将几份奏疏下发到众臣手中
这几份文书中记载的乃是去年秋季,两地的秋收情况
滇省乃是最早开始试行七斗粮制的地方,如今滇省军屯田亩近百万亩,去年滇省单是这些军屯之地,便收粮六十余万石
滇省在发放完军屯各级官吏所需的钱粮后,转运了整整三十万石米粮出滇,供应川省军需
滇省军屯初见成效,而潮惠两府的新制效果更加惊人,去年秋季潮惠两府官仓竟收得米粮近三百万石
众臣见得这个数字之后也尽皆沉默,崇祯朝时南直隶为天下税赋重地,而南直隶每年所得的税赋也不过六百万石
也就是说潮惠这名不见经传的两府,在施行新制以后,几乎赶上了半个南直隶的税收
朱朗见得众臣看完奏疏,也是直接开口说道
“新制在滇省潮惠皆初见成效,孤欲在粤省正式推行新制,诸卿以为如何”
下方沉默一阵,何吾驺却是出列,沉声说道
“潮惠两府成果自是喜人,但潮惠两府情形特殊,却非是其余之地能比”
“其余暂且不论,若是朝廷要如两府一般,令粤省官吏士绅尽皆一体纳粮,恐会引得粤省人心动荡,请殿下三思”
潮惠两府自然与别处不同,潮惠两府施行新制以后,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此时两府之中的大部分田地,几乎全掌握在禁军兵卒手中
在朱朗的一力支持下,朝中几支禁军地位水涨船高,潮惠两府的胥吏根本不敢招惹勒索这些在役的禁军兵卒
一众禁军刚刚得到田土,军中宣教使三令五申之下,他们也同样不敢仗着自身身份,拖欠赋税,一众兵卒此时皆严令家中按时上交粮税
正是在这种制衡与主动之下,两府去年秋季的粮税,才能达到如此恐怖的规模
如果说明廷此时要在境内评选清廉之地,那潮惠两府必定榜上有名,而且还要高居榜首
两府粮税激增的另一个重要因此,便是士绅一体纳粮
潮惠两府一众士绅因为先前的谋逆之事,被朝中尽数削去优免特权,两府残余的士绅,此时皆和普通百姓一般俱交七斗粮税
潮惠两府士绅因为附逆,失去了优免特权,但粤省其余各府的士绅可没有附逆
若是朝廷为了推行新制,就这么不明不白削去了粤省士绅的优免之权,这些粤省士绅必定要闹起来
朱朗既然准备全面推开新制,对此自然也早有准备
士绅们敢喊出朝廷当与士大夫治天下,当然是有所倚仗的
此时的现实情况就是,士绅们垄断了知识渠道,朝廷还真得靠官吏士绅阶层,来维持朝廷的运转
而且北方中原还在清廷手中,此时明廷若当真完全废除士绅群体的优免之权,也不利于将来打回北方
在朱朗看来,对士绅群体优免是合理的,一众士人寒窗十年考得功名,若无法得到相应的特权待遇,那今后谁还会给朝廷效力
嘉靖朝时朝中对士人的优免还算合理,但到万历朝时,朝廷对士绅的优免就开始变得极为夸张
自万历朝开始,明廷一众官吏士绅,动辄便优免数千上万亩田地,如今明廷只剩这点残山剩水,如何能够维持这般庞大的优免额度
朱朗想到此处,也是直接开口说道
“优待士绅乃我大明祖制,朝廷纵是推行新制,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