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诸葛亮曹操一眼看穿申时行,国本之争拉开大幕!(2 / 4)
吕蒙自信满满地发动了进攻。 一开始的战况其实是非常顺利的,一番激战后魏国舰队确实出现了颓势。 但就在关键时刻,吕蒙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为了尽快歼灭魏军舰队,吕蒙所在的旗舰过于靠近了战场。 魏国舰队某艘战舰找到机会,一发火炮直接命中了吕蒙所在旗舰的主桅杆! 主桅杆被打断后,吕蒙所在的吴军旗舰立刻失去了绝大部分动力,速度慢如乌龟。 魏军趁势接连发射火炮,短短一刻钟时间,将这艘旗舰当场击沉! 主帅吕蒙在附近船只的救援下,侥幸活了下来。 但旗舰上的大部分将士,都永远留在了深冷的海底。 旗舰被击沉后,吴国水师士气顿时大降。魏军趁势反击,将之前的所有劣势全部扳平。 最终,吴国水师不得不主动撤出战场,回到港口。 这场战争的结果,以魏国一百艘战舰击败了吴国三百艘战舰而告终。 孙权听着,心中一边是恼怒,另外一边也松了一口气。 恼怒当然是在于自家三倍的舰队竟然都被魏军给击退了。 松了一口气的原因,则是这场战争虽然吴军损失远大于魏军,但总体实力依旧还是占据上风,并没有出现全军覆没这种最坏的结果。 孙权深吸一口气,冷冷道: “吕蒙实在是太让朕失望了,竟然连这种情况都不能取胜!” “传朕的旨意,立刻罢免吕蒙的所有职位,再让陆逊用最快的速度赶往倭岛接替吕蒙,务必要将魏国势力彻底驱逐!” 在场的吴国大臣们赶忙恭敬领命。 做完这个决定后,孙权表面依旧阴沉,心中却涌起一丝窃喜。 吕氏家族,原本就是江东的大门阀之一,近年来借助吕蒙的势头更是越发强大了,已经是吴国最顶级的门阀。 这一次的战败,正好给孙权压制和清洗吕氏家族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借口。 可惜了,吕蒙怎么就不死在那场海战之中呢? 孙权嘀咕了几句,将目光投向了金幕。 金幕中,朱翊钧正在大发雷霆。 “朕要立谁当太子,是他们这些臣子能管得着的吗?” 朱翊钧提起朱笔,本想把这份奏折狠狠地驳斥一番。 但他的手很快就停顿了下来。 过了片刻,朱翊钧将朱笔丢了回去,发出一声冷笑。 “这份奏章留中!” 所谓留中,就是把奏章保留在皇宫之中,不做任何批示。 这其实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态度,不过和跟直接驳斥相比,显得会缓和一些。 内阁群臣又一次地聚集了起来。 王锡爵沉声道: “各位,之前的奏折被陛下留中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再继续上奏折?” 留中这种事情对大明臣子来说属于并不常见,但也绝对不罕见的事情。 和皇帝斗争,更是大明文官的习惯。 早在几十年前的嘉靖朝,嘉靖皇帝刚刚继位就爆发的“大礼议”事件就是先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礼议事件虽然最终嘉靖皇帝达成了目的,但也让文官集团的自信心攀升到了顶峰。 没有我们文官的同意,就算你堂堂陛下,也得耗费十几年才能达成目的! 那我们还怕什么? 和你斗就完了。 内阁首辅申时行闻言,不由有些迟疑。 申时行已经察觉到了一丝不对,他缓缓开口道: “诸位,陛下既然留中,内阁这边继续上奏章也无益处。” “我们应该联络一下都察院,让御史乃至六科给事中们继续上奏章,发动更加广泛的力量。” 在确认了朱翊钧确实不想立皇长子朱常洛之后,申时行也不怎么敢继续上奏章硬刚朱翊钧了。 对申时行的话,内阁大学士们也没有反对。 一方面,是因为申时行的身份特殊。 申时行出身于苏州一个富商家庭,幼年由舅舅苏州知府徐尚珍所收养。 嘉靖四十一年,申时行以应天府乡试第三名的身份进京参加会试,随后在殿试中摘得魁首,成为当年的大明状元郎! 大明两百年,能成为状元的人有几十个,但能做到内阁首辅的凤毛麟角。 状元,是有光环的。 另外一方面,立储的事情,如果仅仅是内阁给朱翊钧上奏折,那朱翊钧的压力也不大。 只有让文武百官一起发动,从各种部门各种官职上将奏折呈递,才能最大程度的压迫皇帝的心理防线。 这一点上,经历过大礼议事件的大明文官集团驾轻就熟。 很快,雪片一般的请求立储奏折,就淹没了朱翊钧的桌案。 朱翊钧终于按捺不住,一拍桌子,直接爆发了。 “这些混账东西,是觉得朕好欺负吗?” “朕已经留中这么多奏折,给了他们面子了。” “他们竟然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奏,他们想要干什么?” 朱翊钧咬牙切齿,提起朱笔,直接在一份奏折上做出批示。 “朕立储岂是尔小小臣子所能妄言之事!着免官回家养老!” 【朱翊钧盛怒之下,一连将多位上奏折请求立储的官员免官去职,一些言辞较为激烈之人更是直接打入大牢。】 画面一转,更多的奏折堆满了朱翊钧的桌案。 朱翊钧嘴角抽动着,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些都是请求立储的?” 张鲸小心翼翼地开口。 “回陛下的话,九成都是请求立储的。” 朱翊钧默然良久,身体靠在椅背上,脸颊抽动。 “全部留中吧。” 这一天,朱翊钧召开朝会。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张鲸的话才刚刚落下,礼部主事卢洪春就手持芴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