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诸葛亮曹操一眼看穿申时行,国本之争拉开大幕!(3 / 4)
站了出来。 “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储君,还请陛下早立皇长子为储君,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你!”朱翊钧年轻的脸庞上表情几乎失控,大怒之下吼了起来。 “来人,把这混账东西杖责二十!” 锦衣卫立刻冲出,将卢洪春按住,开始啪啪地打了下去。 卢洪春毫无畏惧,大声叫道: “陛下,请立皇长子为储君!” 卢洪春被打得奄奄一息,拖了下去。 朱翊钧定了定神,冷冷地开口。 “还有什么事?” 在朱翊钧想来,一个被打得血肉模糊的卢洪春,应该足够让面前这些臣子们害怕了。 至少能让他们今天闭嘴,不提这件事情! 此刻朱翊钧心情极坏,若非长久以来处理政务的习惯,他早转身离开。 下一秒,一名御史站了出来。 “陛下,请立皇长子为储君,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更多的臣子站了出来,异口同声。 “陛下,请立皇长子为储君,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短短片刻时间,几乎所有臣子都出列,手持芴板,高声开口: “陛下,请立皇长子为储君,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声音震动空气,清晰地传进朱翊钧的耳膜之中。 朱翊钧大怒,拍案而起。 “退朝!” 他怒气冲冲地转身离开。 紧接着,朱翊钧将内阁首辅申时行召到御书房,破口大骂。 “你堂堂的内阁首辅,连下面的官员都控制不住,那朕要你有何用?”“若是做不了这个事情,你就给朕滚回家乡养老去!” 申时行一脸惶恐,唯唯诺诺。 “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力,一定尽力!” 【朱翊钧低估了大明文官们的韧性。】 【从明仁宗朱高炽开始,在大明有一种非常奇特的风气,那就是官员们以被皇帝责罚、免职甚至处死为荣。】 【来自皇帝的责罚,被官员们视为某种程度的“奖状”,有了这种奖状的人,纵然已经被免职为布衣,却依旧能让当地的县令乃至郡守客客气气。】 【而且只要事情发生转机,这些拥有“奖状”之人就能迅速复起,甚至还能登上比以前更高的官职。】 【这种势头,直到嘉靖皇帝时期才被那位皇帝以一己之力扭转。】 【嘉靖皇帝一方面用不上朝的方式避免和官员们的直接接触,另外一方面重用严嵩等佞臣疯狂打压敢直言进谏的官员,总算是成功地压制住了官员们。】 【踌躇满志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万万没想到,他阴差阳错之下,竟然也成为了第二个嘉靖。】 【那么,历史还会重演吗?】 镜头一转,是大明的都察院。 一名年轻的御史直接摘下头顶的官帽,甩在了桌子上。 “各位,陛下若是当真不按照大明祖制,我等言官坐视不理,那就是历史的罪人,会被所有先辈、后人所唾弃!” “我等当学习魏征、海瑞等先贤作为榜样,一定要规劝陛下重回正道,绝对不能让三皇子朱常洵成为大明储君!” 御史们热血沸腾,纷纷将官帽摔在桌子上。 “李兄,我等与你一起!” “若做不成此事,干这个御史还有什么意思!” “言官言官,连话都不敢讲,不如回家种地去,还读甚圣贤书?” 【朱翊钧在短暂的罢朝期间,严厉的惩治了一批上奏折的言官和臣子。】 【这第二次出手的力度甚至要胜于当年他打击张居正余孽的力度。】 朱翊钧放下朱笔,冷笑着。 “来,你们不是想要和朕斗吗?” “朕倒要看看,大明究竟有多少不把官帽子当一回事的蠢材。” “尽管都过来,朕满足你们就是了!” 【然而,朱翊钧很快就发现,他错了。】 【被免去官职,送入大牢,流放边疆的官员固然是络绎不绝,但每当有一批官员被惩处,就会有数倍的奏章送入宫中。】 【到了最后,甚至连广东琼州地区的县令,也不忘记在当地禀报灾情的奏折后面附上一句“请立皇长子为大明储君。】 朱翊钧心态彻底炸裂,直接把手中毛笔扔了出去。 “这该死的琼州南蛮子,他自己的崖县受灾了,作为父母官不想着怎么赈灾,竟然还掺和到这种破事里来?” “朕要把他流……”书包阁 朱翊钧说到这里,表情突然变得古怪。 在大明放弃了交趾之后,琼州崖县就已经是大明陆地的最南端流放地了。 在崖县当县令的官员,还能流放到哪去? 把极南之地的官员流放到极北、极西去,又有什么意义? 在朱翊钧的面前,司礼监大太监张鲸战战兢兢地开口。 “陛下,这些文人读书读傻了,咱们要不……先不和他一般见识?” 朱翊钧冷哼一声,缓缓开口。 “明日朝会依旧罢朝!” 【万历十四年前,朱翊钧就已经出现了懈怠,偶尔不理朝政。】 【到万历十七年,围绕着立储一案的“国本”之争,朱翊钧彻底被惹怒。】 【从此,朱翊钧不再举行任何朝会,不接见大臣、不亲行时享太庙、长期不搞经筵日讲、不及时处理大臣奏疏,以这种方式作为对大臣们支持皇长子朱常洛的反抗。】 【于此同时,朱翊钧还对内阁首辅申时行施加了巨大的压力,申时行配合司礼监下辖的东厂、锦衣卫,对那些还敢上奏折支持朱常洛的人进行镇压。】 【朱翊钧心中有一个想法,他觉得自己既然能扳倒童年时的两大阴影张居正和冯保,就一定也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让郑贵妃所生的三皇子朱常洛成为太子,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