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秦桧之死让历朝皇帝非常高兴,赵构面临清算问题(2 / 6)

加入书签

 朱元璋哼了一声,缓缓道:  “终于死了,这个老贼。”  朱棣一脸的感慨。  “秦桧怎么就没有落在我的手里呢?”  “要不然,哼哼……”  朱棣脑海中已经想好了一百零八种酷刑,打算用在秦桧身上。  朱元璋瞪了朱棣一眼。  “你是大明太子,将来要当皇帝的。”  “做事要堂堂正正,别想着用什么私刑!”  朱棣吓了一跳,赶忙唯唯诺诺,连声应是。  教训了朱棣一顿之后,朱元璋抚须道:  “对秦桧这样的,只要来个千刀万剐的凌迟,再来个剥皮实草也就足够了。”  朱棣:“……”  父皇,您又是凌迟又是剥皮实草的,也没比我高明到哪里去吧?  ……  秦桧的死,让华夏历朝历代几乎每个世界气氛都变得极其欢乐(西晋世界除外)。  众人纷纷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弹幕。  【秦始皇嬴政:秦桧竟然还能寿终正寝,赵构这个昏君要负主要责任!】  【汉武帝刘彻:其实只要是赵构在位,没有秦桧,也有张桧,王桧出现的。】  【唐太宗李世民:嗯,一个好的皇帝对于任何王朝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出好皇帝是帝国的重中之重啊。】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很快就从感慨秦桧的死,变成了开始交流起育儿经的大会。  看了这么多败家子,哪里还有皇帝敢轻视这方面的?  但是……  【汉武帝刘彻:朕觉得吧,最重要的还是得打。儿子不打怎么能成器?】  【唐太宗李世民:有道理,棍棒底下出孝子嘛。】  【明太祖朱元璋:朕和你们说,朕没事就踹朱棣两脚,心情不好就找个借口骂朱棣两句,然后就舒坦了。】  【光武帝刘秀:还有这种经验?下次朕也试试。】  这下子,历朝历代许多太子、皇子们都慌了。  不是,你们交流育儿经就好好交流啊,怎么还扯到打人上来了?  ……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赵构本人在听到了秦桧死讯之后,同样也是长出一口气,放声大笑。  “这老贼,终于死了!”  笑完后,赵构从靴子之中拿出了那把匕首,放在桌子上。  “今日起,朕无须用此物防身了!”  秦桧之死,让南宋朝廷上下奔走相告,乡野之间无不欢欣鼓舞。  这个大奸臣,多年来作恶多端数不胜数,当他死后,普天之下所有人都为之高兴。  正是:二十年兴士绅祸,一朝终失相公威。  有人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对秦桧之死进行了庆祝。  “靖言有宋之奸臣,无若亡秦之巨蠡。十九载辅国而专政,亘古无之;二十年列圣之贻谋,扫地尽矣。”  “峻立刑诛,钳当世缙绅之口。一时谪籍,半坐流言,父子至于相持,道路无复偶语。”  “忠臣不用,而用臣不忠;实事不闻,而闻事不实。”  还有人专门写了一首诗来庆贺秦桧之死。  诗曰:  格天阁在人何在,偃月堂深恨亦深。  不见洛阳图白发,但知郿坞积黄金。  直言动便遭罗织,举目宁知有照临。  炙手附言皆不见,可怜泥滓满墙阴。  秦桧在史书上最臭名昭著的事情,无疑就是谋害岳飞。  但事实上,即便除去谋害岳飞这件事情,秦桧犯下的其他罪孽依旧能让他在历朝奸臣中至少排入前三。  这种清算秦桧的声浪,赵构喜闻乐见。  赵构是个昏君,但他又不想被人骂做昏君。  将过去十几年的恶事尽数推在秦桧身上,就是赵构甩锅的最好方式。  但在表面上,赵构还是对秦桧表示了哀悼。  在对秦桧的悼词中,赵构亲笔写道:  “秦桧力赞和议,天下安宁。自中兴以来,百度废而复备,皆其辅相之力,诚有功于国。”  秦桧既然已死,那么普天之下所有人的愿望自然就是将秦桧之前的所有乱政尽数来个拨乱反正。  更有许多被苦苦压制多年的有识之士趁机上奏,要求全面清除秦桧乱党,启用主战派大臣,北伐光复中原旧河山。  这些奏章送到赵构面前,让赵构勃然大怒。  “混账东西!”  “和议之事,乃当初朕亲自定下,命秦桧为之。”  “如今他们想要借助秦桧的死就否定和议,这就是在否定朕!”  赵构直接将这些奏章丢进了垃圾堆,看也不看一眼。  赵构对北伐不屑一顾。  眼下赵构最为关心的,自然是如何从曾经权倾朝野,将皇帝赵构都完全压制的秦氏集团手中夺回权力。  在眼下这种秦家被“破鼓万人捶”的情况下,赵构夺取权力,打击秦氏余孽的行动自然非常顺利。秦氏集团事实上分成两种人。  第一种自然是如曹泳、林一飞这种秦氏集团的死忠、核心人物,那是一定要打压下去的。  第二种,也是曾经秦氏集团之中人数最多的,那些趋炎附势的墙头草们。  这些墙头草们甚至都不需要赵构发话去招揽,就已经主动跳出来充当赵构重掌大权的“带路党”。  首先对秦氏集团反戈一击的,便是之前建议秦桧加九锡,准备上奏让秦熺接替秦桧当宰相的两名御史,张扶和徐。  就在秦桧病死的第二天,两人立刻就向赵构上奏折,弹劾秦氏集团中仅剩的最后一名大佬级人物——临安知府曹泳。  赵构顺水推舟,当天就下旨免去了曹泳户部侍郎、临安知府的职务,并将秦桧的私生子林一飞也顺势罢官。  至此,秦桧所有的直系子孙都被全部逐出了南宋朝廷。  紧接着,赵构又将之前因为献媚秦熺被秦桧所恶,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