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献礼制(2 / 2)
是父,家君。”
“役使着大量的民人奴仆。”
“这样的力量不可忽视。”
“应好好善待他们,发布政令,用老秦人使他们同化,变成新秦人。”
秦始皇轻轻嗯了一声。
姬姓诸侯集国君与宗子于一身,这就是最早的世族。
他从来没有轻视世族的力量。
周青臣低着头,只是静静听着。
“陛下,三晋之地的富户已经入都城。”赵高微微躬身。
言外之意,应谋划筹备扩建都城,用咸阳四周的土地安置。
嬴政缓缓点头:“谁还有禀奏?”
周青臣闻言犹豫片刻,却未站出来。
赵高微微侧头,看向旁边的周青臣:“博士宫起拟规范都城的礼制,不知如何了?”
这是对自己不利的。
博士宫分为两大派系,此前陛下虽然召见淳于越,却从来没有真正使用他的谏言。
周青臣微微躬身作揖:“博士宫拟写了一条礼制,臣认为…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嬴政缓缓打开竹简:
“这是谁拟的?”
又是一桩与自己无关的功劳,周青臣强挤出笑意:“陛下圣明!六国士族迁徙之举,将财富、民人和智囊向关中汇聚,充实京畿之地。臣不敢怠慢,便将这件事交给淳于越,此制是他与陈远青所拟。”
赵高垂眸似是不知在思索什么,淳于越这个人固执,从来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还以为他的谏言从来不会被采纳。
嬴政点了点头:“就这样办吧。”
周青臣微微躬身。
……
淳于越坐在矮案前,不时望向博士宫门口。
终于有一道身影领着两名谒者出现在殿门前。
“周仆射可否向陛下陈言是你的功劳!”
据史载,大秦某一次庆功宴上,周青臣颂扬秦始皇的功绩,淳于越却大声叱责秦始皇昏聩,这样的狠人,又怎么会给周青臣面子,也足见秦始皇对有才学的大臣容忍度有多高。
周仆射眼角狠狠跳了跳,挤出一丝笑容:“越啊,我怎么会是这样的人呢,分明是你与远青所拟,我怎么会说是自己的功劳呢!”
“陛下怎么说?”
“陛下自然是圣明的!”
周青臣说完便离开了。
淳于越微微转头,看向旁边的陈远青:“陛下已下令推行此令,若见成效,我会向陛下禀明是你的功劳!”
“公何言!”
下值后。
陈远青经过咸阳大街,城墙上贴着推宅令,大秦没诞生纸,用的是丝帛那样的布。
街上多了一支支华丽的青铜马车。
六国士族入咸阳,冒然多了六十万人口这个亘古未闻的大难题,秦始皇将他们安置在京畿之地,划了一片区域。
翌日,到博士宫时,四十多位博士起身相迎,他们在历史上都没有名字。
“六国的贵族和富商大贾。”
“称霸一方,兼并土地,武断乡曲。”
“将他们迁移来咸阳,可以割断这些士族原有的社会关系,使他们失去往日的威势。”
“又能充盈京畿地区的人口,一举收控监视豪强大族,加强京畿之地之效。”
“若有成效,的确是卿的功劳啊!”
儒家之言被用作政令,还是第一次。
这些都是博士宫的博士,换成陈直善也需与他们平辈相交,断然不可能聚拢如此多博士。
他们围拢在陈远青身边,说着朝廷的政令。
自今日起,他已成为博士的领头羊之一。
陈远青作揖拱手:
“小子还没有名声,哪里能承受得住诸位的抬爱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