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使竖子成名啊!(1 / 2)
南越的山林很多,土地根系盘根错节,
哪怕征发数万人去,一年也不一定能开垦出多少田亩来。
纵然李斯也只是看着矮案前的三寸之地。
王绾端着碗,里头是茶,既没喝,也没把茶碗放下。
现在天下打下来,急于付诸有用的政见,秦是游牧性质的国家,耕地很少。
耕战中“耕”是他们并不擅长的事。
所以始皇帝也问不出有用的政见来。
陈远青倒是想说,南方是能够开荒的。
征发犯人去南方,不现实。
农具也落后。
在郡县中百姓还用木头做的犁,现在大秦连南方以外的疆域,都开垦不完,民力不够。
齐国那里自古以来,就是沃地千里。
南越王贲还在征战,迁移太多劳动力,剩余百姓的徭役太重了。
“谁还有奏?”
“退下吧。”
始皇帝看着手里的奏疏,并非咸阳殿、章台宫,阁台也是他阅奏的地方。
李斯和蒙毅依次起身。
陈远青跟着走下阁台,廊道中是王绾,他走得很慢,很快就和陈远青平齐,他缓缓转过头来。
“你可掌控博士宫了吗?”
先前掌控博士宫的周青臣,是杂家的人,王绾不与他亲近,现在换成被视为儒生的自己。
博士们持多种政见。
掌控是说思想的统一。
陈远青说道:“诸子百家之学,我哪里有凌驾他们的才能呢?”
王绾走得很慢:“我老了。”
“王公和尉公、茅焦、顿弱、姚贾一同助陛下征讨得到天下,如今诸公尚安,您实在不应该说这样的话啊。”
王绾听完露出笑容,停下,看了陈远青一眼。
“我想不到,周青臣会被杀死。”
“我也想不到。”
“但被陛下赐死,一定是有他做得不对的地方。”
王绾点了点头,整个人仍不急不缓往前走。
“你是秦人吗?”
“是。”
“你这样的年纪,怎么会成为博士呢?”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啊!”
王绾忽然哈哈大笑出声,捋了捋须,“没有这样说自己的。”
“知道子鱼夫子吗?”
“廊庙之才。”
“他住在孔里,我曾向陛下举荐派人征召他,但他派了弟子前来,前一阵,我听闻听他讲经学的,已经有五千余人了。”
王绾摇头感叹。
“这样的遗贤,为何不做官呢?”
孔鲋博通经史,善论古今,再加上姓孔。
可以说,是孔子在这个时代的代言人了。
经过八代,孔家已经有千余人,千人听讲学的盛况,诸子百家任何门派都无法比拟。
走着走着到了廊道尽头。
这两条廊道,一头通往皋门,一条通往博士宫。
有一道人影,是叔孙通,他站在这里,手里拿着竹简。
对王绾行礼。
然后看向陈远青,
“我等的政见。”
“呈给陛下了吗?”
陈远青注意到叔孙通手里,握着一卷简牍,说道:“惭愧啊。”
当仆射这几日,每日都在收简牍,至今竟然连一卷奏疏都没有被呈递到陛下面前,治式还如何被采纳?
叔孙通听完整个人有些生气。
注意到旁边的王绾,行礼。
“丞相,这样的人已不适合当仆射,怎么有收了奏疏不呈递的道理呢!”
“我想向您推举一个人!”
王绾静静地听着。
“想必您也听说过我的老师孔鲋,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天下有名望的隐士不远千里,来到孔里和他谈论古今。
名士遗贤,没有不称赞他的。”
王绾点点头。
孔鲋的名望,的确很高。
孔门嫡系长子,八世治学,除了齐国当年齐国的稷下学宫外,已经很久没有人用名望聚集这么多名士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