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博士宫争锋(2 / 2)

加入书签

陈远青耳畔边禀报:

“禀告仆射。”

“两封竹简,已被谒者送到丞相府。”

皇帝颁行的诏、告、命、令等政令,先传达到丞相,再下达秩二千石的朝官和郡守。

这说明被采纳了。

第一卷是陈远青的奏疏,写的是一条礼制,家中父母亡故,朝中侯爵、卿、士大夫需辞官回家守孝三年。

这是用卿大夫的孝,来带动庶民的孝。

秦以法为基。

为什么会采纳?

要知道,儒家礼治的内在之义,是尊卑。君尊臣卑、父尊子卑、长尊幼卑。有尊卑才有等级,有等级才不使礼崩乐坏。

尊卑前提是守礼,百行孝为先,会被采纳并不意外。

文通君孔鲋写的另一卷。

是臣子朝见君王的礼仪,

从朝皆自十月朔,新增加月朝日朝,博采各国朝仪,日旦而朝,受理公卿奏事,处理日常政务。

在战国之前,秦国是没有月朔日朝,诸侯群臣朝十月朔,这也是一种等级,会被采纳也不意外。

四皓本来是潜心研究学问,无心参与博士宫的事,听到禀报后,愤懑的气才终于消了一些。

“真正专研学问的人,怎么会谈恋权势呢,真正顺助国家的人,怎么会排除异己呢?”

陈远青说道:“四位先生,怎么能这样评价文通君呢?”

此时博士宫,廊道中。

孔鲋和叔孙通二人,肩并着肩,沿着没有尽头的廊道走着。

“陛下采纳了老师和陈远青的奏。”

孔鲋自负,并没有看陈远青写的奏,只是感觉意外,“陛下怎么会采纳呢?我去找陛下。”

叔孙通连忙拉住,

“老师,不可!以学术作为借口摒除异己,贤士会非议您,

况且您刚入庙堂,何必惹陛下不喜呢?

老师的治式,也被陛下采纳,

这总归是好的!”

自己这位老师,学问很渊博,就是太刚烈。

从秦朝离开后,孔鲋参加陈胜起义军反秦。凭孔家嫡长身份不论谁做皇帝,都能恩赐封地,衣食无忧,在嵩山听说陈胜起兵后,毅然加入,后来在许县战败时,依旧不向章邯投降,最终战死,可见有多硬。

“老师,我认为应该先去长公子的住所!”

孔鲋不满地轻哼一声。

二人拐过廊道。

碰见去御史大夫府交文书回来的陈远青。

“拜见文通君。”陈远青说道。

听说扶苏公子在琢磨陈远青的学说,孔鲋突然转过身来,说道:“你与我一起,去长公子的宫殿吧?”

把我当成少正卯了?

陈远青愣神片刻,说道:“文通君的请求,我怎么敢推辞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