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察举(2 / 2)

加入书签

青微微躬身,礼数周到:“公为何来拜访我呢?”

尉缭说道:“王公能胜任丞相的职位,必然有过人的智慧,然而王公太固执,这样冒险的事王公是不会答应的,我来和你商议推铎的事。”

“小子有什么才能。”

也只是因为面相而已。

尉缭说道:“我准备写奏,秦的徭役中,有数千是先秦时六国的官员,请他们相互举荐贤明的人,出来做官。”

实在太大胆了。

不愧是能想到离间六国策略的人,

把囚犯释放出来做官,这样的方略寻常人想出来,也不敢施行。

尉缭说道:“你有什么方略吗?老夫看你在丞相府集议中并未提及。”

陈远青说道:“小子想到一条,尉公认为怎么样呢?”

秦朝当官的制度,

先前在丞相府已经议论过,征辟制,推铎举荐,军功,纳栗,自荐和任子。

全都征纳不到人才。

陈远青说道:“公说的,命令服役的人推举贤明的人,令六国旧臣出来做官,固然可以解决祸患,然而,他们之后又应该怎么样呢?”

此子说的不错,

命令服役的人相互推举,固然能获得一大批官吏。

但也足够朝廷培养一批新的官吏。

尉缭没说话,静静听着。

“朝廷实行自下而上、推举人才为官的法令,现在官吏可以举荐同级或者下级官吏为官,不如把举荐的权力再下放一级,到乡邑。”

“施行察举的制度,由乡邑推选出贤明的人,朝廷派监御史到地方考察他们的律法。”

“如果他们能充任,再担任官职。”

汉朝采用了察举制。

察举制的弊端,推荐权容易被地方垄断,这时候秦律严酷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

贪污一个秦半两,

就被治重罪。

地方官吏有这样的行为,是会被连坐揭发的。

陈远青说完看着尉缭。

把推荐权在下放一层,到乡亭里。

尉缭想了想,开口:“这是很难做到的。”

他面色严肃,继续说道:

“先秦时,朝廷就有举荐的制度。秦之法,任人而所任者不善,被保举的人犯了罪,保举人和被保举人以同罪论处,秦相范睢就是触犯这一条,因此被杀。自下而上,恐怕,还要再集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