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察举(1 / 2)
在丞相府集议也不过半个时辰,
站在丞相府大门前,陈远青问道:
“尉公去哪里?”
“回府。”
自己是要回博士宫的。
“告辞!”
李斯的马车也渐渐离去。
马车上,
廷尉史申看着跽坐在马车里的李斯闭着眼睛的李斯。
廷尉肯定想到了方略。
众所周知,廷尉和丞相不和,才没有在丞相府集议时说出来。
廷尉史申说道:“您是否已经想到了方略?”
李斯沉吟片刻:
“你知道,稷下学宫设立的缘故吗?”
“此事有关系?”
“先秦的时候,诸侯国得士者昌,失士者亡,齐恒公用士养士成为先秦时第一个霸主,齐威王下令变法设立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正是学于先秦时的养士之制。”
廷尉史申点点头:“嗯,丞相说的是有道理的,先秦时,公室和私门斗争,吕不韦门客三千。”
李斯顿了顿,继续说道:
“君上已经把儒家、墨家、名家、道家、阴阳家的大贤征辟入朝中,担任七十三位博士,像孔鲋那样的人只在少数,无人可征辟。”
“六国虽然有遗臣,但他们不侍奉二主,隐世不愿意出来做官,推铎也无用。”
“朝中,虽然有公卿大臣的子嗣可以任命,然而,任子是引足救经的方略。”
李斯想了想,沉吟良久之后才说道:
“唯有养士,才能解决朝廷的隐患。”
………
尉府,
廊下,尉缭已经回到府中,王敖接过衣裳。
坐下来,王敖问道:“老师认为,该采用什么样的方略?”
“你认为呢?”
王敖想了想:“任子才能解决秦之困。”
“嗯,葆子为官,高官荐举子弟为官,沾门荫之光,子弟到学室学习律法,就可以继任职务,然而,背离惟才、惟功是举的任贤使能的原则。”
“老师认为呢?”
“军功爵制,奴隶、黔首可以凭借战功博取爵位,然而他们是不能为官的。”
“纳栗千石,拜爵一级,有了爵位,就有做官的资格。然而,民爵最高为不更,他们也不能做官。”
“征辟自上而下,君上征辟有名望、才学和资历的人,笼络名流,搜罗遗才,被征辟的人来去自由,如不从命,也不勉强,然而,像孔鲋这样的人不多。”
“只剩下推铎。”
“让六国那些被流放徭役的犯人,内部之间相互推举贤明的人,出来做官。”
“先秦时,朝廷派遣陈驰劝说齐王建降秦称臣,答应以五百里之地作为他的封邑,朝廷把他安置在边远的共邑,将他活活饿死在当地荒僻的松柏之间,把齐国的大臣流放、服役。”
“六国战败,朝廷将他们的大臣软禁、流放,他们当中,不乏有大批才俊之士。”
尉缭站起身:“准备马车。”
“老师要陈远青的宅院?”
“嗯。”
乘坐马车来到陈家的宅邸,尉缭敲了敲院门。
开门的是仆从喜。
“远青回来了吗?”
仆从喜点点头:“主父请!”
尉缭沿廊道走向正堂。
下了值,陈远青正坐在廊道前桑树下吃饭。
“尉公吃了吗?”
矮案上,一盘炙鱼,一盘苋菜。
“嗯。”
尉缭坐下来:“我听说,你去拜访鲍白令之,举荐他到地方担任县令?”
尉缭这个人,有点“狗眼看人低”,因为面相不好,有才华的人就是不用,比如说张苍,但面相好的,就会来登门拜访,比如说自己。
真不知道他的面相是一门怎么样的学问。
陈远青放下碗:“小子规劝过鲍白先生,如果一个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治术,一个绝无机会实现自己的治术,公会选哪个呢?”
“我只是告诉鲍白公,天下很混乱,郡县需要人才,有这样的机遇罢了。”
尉缭点头:“鲍白令之是果断的人。”
陈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