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捷奏(1 / 2)
距离始皇帝封禅又回来,已经九个月了。
清晨,
天色还未完全亮,
恢宏壮丽的博士宫殿,青铜多支灯,点着蜡烛。
博士宫矮案上缺少一小半儒家博士,应该是去给鲍白令之送行。
“鲍白令之去闽中郡,到了之后应该会琢磨荀子提出的治式。”
“想实施起来,很困难,那里是越国的遗民,得先教越人文字,传授礼仪。”
陈远青坐在矮案前。
和淳于越要好的诸生,走过来微微躬身,禀告:“仆射,淳于先生和高公,都去送鲍白公了。”
“知道了。”
这时,丞相府。
廊道下,桑树绿荫一片,清风徐徐。
不知道有没有竹简要呈递到咸阳宫。
蒙毅肃着脸,走进后堂:“叔父何不暂歇一下呢?我听说,深夜时丞相府中,还能听见竹简扣案的声音。”
王绾嗯了一声,目光仍然低着看竹简。
谒者施施而行走进来:
“丞相,有奏!”
“哪里送回来的?”
“北地。”
蒙恬奉命征讨北方的匈奴,夺取河南地,使朝廷的疆域进一步扩大。
时不时有奏书传递回来。
谒者将竹简呈递,缓缓退了出去。
王绾目光微眯,打开竹简上的封缄:
“你兄长传回来的。”
蒙毅肃着脸,对这个兄长没有多少畏惧:“捷奏否?”
王绾缓缓开口说道:“蒙恬发兵向北击胡,夺取了虏人的北假中,北假中这个地方,膏壤肥美,适合屯田,就地筹粮,赵武灵王时期,曾命吏大夫奴迁于九原,实行屯垦,后来扩移到北假中。”
蒙毅问道:“要军粮?”
王绾摇摇头:“北假地增设了八个县乡,请求朝廷派遣官吏。”
蒙毅说道:“叔父,我听说,鲍白博士前往闽中郡担任县令?”
王绾点点头:“郡县不断增设,现在已由当初三十六郡变成四十郡,朝廷又哪里有人可以派遣呢?”
叔父说的不错,
增设一县,从县令,县丞,县尉,功曹,令史,狱橼,仓吏,乡亭,三老,有秩,蔷夫这一套官制全都要增加。
乡亭,三老,有秩还好,可以在当地任命。
关键是县令。
蒙毅想了想,站起身:“叔父,召集九卿集议吧!”
当初天下初定,到处都是需要建立秩序和礼制的地方。
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礼制建立起来一些了。
却仍然不断有疏奏传来。
王绾站起身准备前往正堂,对着门外的谒者说道:“召九卿来丞相府。”
谒者点点头退去。
博士宫中,
陈远青也并非什么经籍都不看,矮案上摆着荀子的《天论》、《礼论》,这时候的荀子还不是主流。
说起来也奇怪,
荀子的学说影响王朝很深,后世竟没有推行奉承他的。
谒者来到博士宫门前,脱了鞋,走进来微微躬身禀报:
“仆射,丞相请您到府上一趟。”
“什么事?”
“北地传回一封特书。”
“知道了,有劳。”
陈远青微微躬身。
站起身来到商山四皓旁边,作揖:
“小子前往丞相府一趟,释没有注完,有劳东园公。”
东园公头也不抬:“放这儿吧。”
离开皋门,坐上丞相府的马车,前往丞相府,在府中廊道碰见谏议大夫优旃,
“拜见优公。”
“一起走吧。”
进入正堂,
尉缭、王序、李斯、内史腾和章邯已经跽坐在芦席上,找到末位的角落坐下来。
优旃说道:“我听说,这次集议,是丞相召集,您召集我们来有什么事呢?”
一份竹简,还陈在矮案前。
王绾开口:“现在蒙恬追逐虏人三十百里,收复了北假地区八个县,如果不治理,恐怕又落入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