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南方直道筑成(1 / 2)
清晨。
陈远青来到咸阳宫。
看见一道背负着手的挺拔身影,头束武冠,黑色均匀,身姿英挺,站在复道的护栏前。
陈远青微微躬身:“拜见通武侯!”
“你劝王离在朝廷中担任郎官,像当初劝谏本侯前往百越一样。”
这是在担心王离啊。
陈远青说道:“北地的形势,您比小子更清楚。”
“陇西郡的李信,当年因为您父亲的事,不会重用王离。”
王翦五次请田,虽然没有直接得罪李信,但也使得李信行军的能力遭受质疑,怎么会重用王离?
王贲转头:“为什么是留在朝中?”
陈远青说道:“左传说,家族的兴盛很难延续超过三代,孟子也说,君子的福泽,经过五代也会断绝。”
“这是还没有建立功勋的时候,他们知道隐藏自己,甘愿委曲求全,功业建成后,他们反而失去这样的能力。”
“嗯。”
王贲点点头,说道:“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陈远青想了想,“在朝中担任公卿。”
王贲听完背负着手,向廊道的另一头走去。
………
咸阳城另一处。
尉府。
尉缭忌坐在廊下,王敖缓步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卷竹简,放在尉缭面前,微微躬身。
“老师,前中郡传来的简牍,黔中郡的直道修成了。”
君上命令督修天下驰道,现在汉中郡、黔中郡等的直道已经建造完成了。
王敖问道:“老师,驰道修建,耗费十几万徭役,只用来运输,是不是太浪费了呢?”
尉缭点了点头,神色肃然:“驰道修建确实不易。黔中直道的修建,耗费了数十万人力物力。此道不仅宽阔平坦,可容数辆马车并行,而且沿途可以设置驿馆、烽火台,便于传递军情、调遣兵马。”
更为重要的是,秦直道的路基极为坚固,采用了夯土技术,即便在雨季也不会泥泞难行。
王离又问道:“老师,黔中郡的直道已经修成,此事是否要禀报陛下?”
尉缭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袍,淡淡道:“自然是要禀报的。你随我一同进宫,面见陛下。”
……
博士宫。
谒者走进来说道:“仆射,请您到咸阳宫一趟。”
陈远青问道:“什么事呢?”
“小人也不知道。”
陈远青起身,来到咸阳宫。
此时的咸阳宫里。
始皇帝端坐在上座,目光盯着竹简,很久没有声音发出,直到察觉蒙毅侯在一旁,缓缓开口说道:
“何事?”
“君上,公卿来了!”
陈远青和王绾、李斯、尉缭等公卿站在大殿中。
“缭啊,何以要见朕?”
尉缭抬起头,举着芴牌:“启禀陛下,黔中郡的直道已经修成。此道贯通南北,连接黔中与中原,日后无论是调兵遣将,还是运送粮草,都将大为便利。”
始皇帝缓缓说道:“从中原到黔中郡多少时日?”
尉缭想了想:“黔中郡地处偏远,直道修成,可以连接汉中郡和黔中郡,一个月,就可以从丽邑抵达黔中郡治!”
一个月能到达黔中郡。
黔中郡往下就是桂林郡,阿父在桂林郡,如果要传递书信的话,两个月就能传回咸阳。
南方的直道修成。
是有好处的。
南方有玳瑁、玉石、象牙,还有一些珍贵的宝石,可以从直道运出岭南,而商贾可以从直道进入百越。
这并非礼制方面的事,陈远青静静地听着。
始皇帝手里握着竹简,问道:“诸君认为,接下来如何?”
尉缭说道:“臣认为,应该在直道上设立驿馆。”
“天下凝于一后,秦的疆域扩大一倍不止,官吏传递书信和来往咸阳,短时日内一定不能抵达。”
“设置驿馆,招待官吏,这样沿途的官吏有固定的进食和住宿场所,可以更换马匹,军情可以更快传递到咸阳。”
“君上认为呢?”
先秦时,就已经有邮驿,邮负责长途公文书信的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