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风云录(2 / 3)

加入书签

子比医道。端的是无耻之尤。孩童愤愤然说道。

医道,其实算是一种特别的异术。只要是术,特殊的也好,不特殊的也好,都先要有一定的基础,然后是重要的机密诀窍,再其后才是经验总结。于医者而言,首先要能辨识药材,不认错,能判断药材年份,通晓药性,了解药效,熟读药典。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无我有药,这就是医术的基础。精研医典,知晓病症,能书写配方,药效能对症。这半我有医。至于经验总结,则是能追溯病根,截断病源,与细微处察根本,据本用药,能自如确定份量,根据情况的不同能微调药方。不再拘于现有的方子,而勇于试新,此为全我有医。从只知道医典,无自我意识;到对症下药,知晓其中部分道理;再到完全明白病因,追根溯源,能创新式疗法,才算是医道大成。庸医以症治病,良医以源治人。同病不同人,医方千差万别。屡见不鲜。然方之不同,则法亦不同。知道吗?

孺子可教,你爷爷我当年也是有名的才子。如今虽入杏林,亦是精通文墨的儒士。

你个小兔崽子,你怎么知道这个事。你闭嘴。老人脸色骤变,一边慌张的用手去捂孩子的嘴。

我有酒后乱说的毛病吗?我记得我最多酣睡的,说了很多胡话吗?老人有些愧意的问。

老人一巴掌拍在自己额头。真的是酒后误事,酒后误事啊。下次定不会了。

把你刚才说的医道继续说下去啊。孩子顽皮的换了个话题。

我们学医的,一定要学武吗?虽然说学武没什么不好。我也学武了。医与武是无关的两条路吧。也没见这对我学医有什么帮助啊。

九幽大环丹?

这和学武无关啊。听了老人的话,孩童更加疑惑了

不学武,则气血不强。病人治疗到一半,自己就先倒下来了。这样的人算是好医师吗?搭配的食物口感不好,说明食材的配方没做到很好,或是火候没把握好,或是添加调料的时机有误。推到医道上就是配方没配好。煎药时药性没把控好,药效失控。这样的人怎么配称为一个好医师。

孩童从绑腿出唰一声抽出一柄短刀。单手拎起四五十砍了几棵树,做了一个烧烤的叉子。看到孩童回来,立刻找出一个小些的树干,快速的削起皮来,还稍微打磨了下。

厨师一道,和医道颇为相同。医师对症有固定的医方,厨师对于食物也有固定的烹饪方法。正如治病把握好正本清源的路子,病情就大体不差了。厨师亦然,尽量保持食材的原色,利用各种调料,激发出食材的鲜,香,通过或焦或脆或嫩等诸多各异的口感,配置出酸甜苦辣咸五味。在色香味中取得平衡。高深的厨艺,有时还佐以形状,比如将一道普通的食材雕制出特定的形状,或就能让人胃口大开。后面你可以慢慢体会。把调料打开,先将红色的保鲜酱料涂抹在獾肉全身,这个酱料一是为了保鲜,在烧烤同时锁住食材的水分,烧烤最忌烤的干巴巴,倒时口感奇差,咬都要不动。而且酱料有微弱的香味,烧烤时可以入味,既不喧宾夺主盖住獾肉本来的香味,亦可增加一种清淡的香气。好了,你旁边看着,爷爷要开始烤了。

就在小元朗出神的时候,药爷爷已经将獾肉完整的烧烤了一遍,之前涂抹的酱汁已经完全看不见了。

嗯。小元朗打开黑罐,不小心吸了一口,赶紧把头扭到一遍。

我叫你做,自然有要做的道理。严格的来说,这个黑罐的东西并不是调料,而是一味药。有轻微的毒性,并不宜直接实用。但经它处理过的肉串,会蓬松发软。至于毒性,后面会继续处理。小元朗你放心食用。保证不让你吃了拉肚子。

趁着小元朗再次涂抹的时间间隙,老人稍微调息了一下。等到小元朗做完,老人换了一只手,虚空几点,手指曲张,一道红色的火苗再次出现,这次没有像上次一样大火炙烤,而是隔着一点距离,老人手势几变换,那火焰就跟着变换,一时之间,变化万千。一会儿变成花朵,纷纷洒洒的落在肉架上消失不见,一会儿变化成一只流金溢彩的蝴蝶,似乎把肉串当成了可口的花蜜,一颤一颤的轻微煽动着翅膀,神态逼真,连翅膀上的纤毛都看得见。

一个普通人,先要自行锻体,强壮骨血,再引天地灵气入体,运行周天,打通全身闭塞的经脉。此为灵启镜。

而此刻,荒山野岭,一个普通普通的采药老人,竟然是化神镜的大高手,实在是让人吃惊。更让人吃惊的是,他居然为了吃上一顿美味的烤肉,竟然奢侈的用真元来烤肉。天下武人,如果知道了,大抵是要骂娘的。哪怕用的不是他的真元。有此功夫,感悟天地玄机,不是更好吗?御气境外放的,本质上还是死物真气,有杀敌之效,只能毁灭。再无其它作用。而化神境,外放的不再叫真气,而是真元,与天地灵气等同。要知道,到了化神镜,体内真元已有简单的灵智,就算是低阶的,也能引起天地万物的共鸣。这个可是大杀器。举个例子,如果一只山林猛兽,与你真元共鸣,则双方可彼此心意相通,可并肩对敌。为了一顿烤肉,竟然奢侈的无端耗用真元,实在是天下江湖人之耻。当然,此刻这个江湖人之耻辱,丝毫没有半点自惭愧疚。一边加大火力烤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