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2 / 3)
亚”。
战斗已接近尾声……众人死得干净利落。
而姜玥……已经吓晕过去。
……
荒山野岭,靠坐在树下昏死着的姜玥,被两个银元宝砸醒。
晕乎乎顺着头顶往上看,姜玥只看见树上有个黑黑的人影。
那人从树上扔了树枝算是指了方向:“往东一直走,那里有村子。还有,别说见过我,忘了这一切。”
姜玥脑子还是糊的。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从犯罪现场突然转移到了这里。
还想再问问时,那个黑衣人却不见了踪影。
姜玥看着旁边的两个银元宝发愣,又仔细看袖口沾上的血迹……所以,应该是黑衣人把自己从那个刀光剑影的地方救了出来?
她已经不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只庆幸,自己捡回了一条命。
至于那位黑衣侠士,做好事不留名……姜玥很敬佩。
只是遗憾,她还没来得及说句谢谢。
……
按照黑衣人的指示,姜玥走了一个多小时,然后找到了一个小村。
村里已经多年没见过生面孔,所以当姜玥走进村里时,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她。
不怪村民好奇——她一个年轻女人,穿着打扮怪异,身上衣衫带血,还独自一人穿过石头岭来到村里,啧……幸亏是大白天能看见影子,要是晚上,村民们准把她当鬼赶出去。
而此刻的姜玥,疲惫又恐慌。
胡乱在村里走了大半圈,她尽力微笑表示友好,希望买点吃的喝的。可努力半天以为要成功的时候,却总失败在最后一步——每当自己递出银元宝时,那群村民就跟见了鬼似的连连摆手,咣地关门再也不开。
二十两是很大的一笔钱——至少对这里的村民来说。
村里突然来了个陌生女人,用大家一辈子都没见过的钱敲门买吃喝,正常人都会觉得这是山精来买命的。
村民们吓得立刻报村长,胆小的去找神婆,胆大的抄着棍子就围住了姜玥。
好在村长见多识广,他见姜玥神志清醒,又细皮嫩肉,只当她是哪个官家贵族的逃奴偷了银子跑出来。
“也是可怜人。你老实点,别惹事。”
姜玥赶紧点头答应。
只是那二十两银子,到底也没花出去——原因简单,几家人的家底都凑不齐该找给她的银子,更没人愿意拿着银子跑腿去镇上化成铜板。
姜玥的日子,实在……很艰难。
面对姜玥这个“弱不禁风的逃奴”,不少村民都会发善心,愿意匀她半碗粥、给一碗水——谁家都不富裕,肯给她饭吃,也是看在村长的面子上,顺手帮一把苦命人,积积德。
糙米粥难喝,柴房难睡,但姜玥不敢嫌弃。
她很努力地想要融入这里,但排外的村民还是不喜欢这个生面孔——姜玥听不懂话,不会干活,笨又娇贵……乡下人不喜欢的缺点,在她身上都凑齐了。
而事实是,姜玥……真的尽力在学了。
帮东屋捡柴、帮西家烧火,她不得要领,所以忙活一整日还没小孩儿半天干得多。姜玥只能老实忍着白眼嘲笑,不敢多说话。
毕竟,她没给旁人添乱就算好的了。
除了不会干活,语言也是大问题。
她知道华夏民族多,但没想到此地方言和普通话相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村民聊天时,她努力摆出一张笑脸,假装无知蹭着“听听力”——可怜她还没能听懂村民说什么,就已经能从他们的表情里读懂大家对自己的猜测、鄙夷和议论。
姜玥最先听懂的是骂人的话。
小孩子骂她“叫花子”、“怪样懒婆娘”——姜玥心里难受。
百口莫辩,没法说从前……
——她之前不是这样的,她明明……工作时也收到很多好评。
姜玥只能暗下决心,努力自力更生。
……
当她能磕磕巴巴地与人沟通时,姜玥找到了村长,认真请他帮自己在这里安居。
村长板着脸,上下打量她,然后非常不客气地开口:“十五两银子……能办地契、房契,但没有户帖。”
姜玥立刻感激答应。
不到三天,她就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小窝——离村子有点远的、位于东边靠近石头岭树林的一间弃屋,以及附近五亩、不算好的坡地。
当然,好心的村长媳妇,还帮她配齐了全套的生活用品和四季衣裳。
几个月后,姜玥才从其他村民嘴里得知,村长那个黑心肝坑了自己好大一笔银子——“都是没人要的,你住进去都没人管嘞!好好修屋子也花不到二两银子……”
可姜玥还是心怀感激。
毕竟,村长只是坑钱而已。在被认为是“逃奴”的情况下,村长没报官府、没抢劫打死自己,还肯给自己条生路,已经很幸运。
再说,要不是村长发话,村民们也不可能接受姜玥这个“逃奴”——尽管姜玥多次否认,但其他人大概是不信的。
她努力想要摆脱“逃奴”的刻板印象——等什么时候,天下大赦,村长就能带自己这个一不小心丢了身份证明的“良民”,去官府办理良籍户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