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容所(1 / 3)

加入书签

第35章收容所

胡麻子和邻居们对视一眼,纷纷提高了戒备,他们不能确定这些人到底是匪寇还是和他们一样去南宁县讨生活的人。一路戒备着,发现那些人也和他们一样,都是相熟的人靠拢在一起,在黑夜中默默行路,对他们同样心存戒备。

这让胡麻子松了一口气,悄声告诉邻居,其他人应该和他们一样。同时他又在心底隐隐担忧,看这些人来的方向大部分都是华阴县人,华阴县这么多人都跑了,华阴县的县令会来追他们吗?官官相护,如果华阴县的县令真的来讨人,南宁县的县丞大概率会把他们交回去吧?

猜疑和彷徨始终萦绕在胡麻子心底,这些他没有同妻子和同村的人说。留在村里,一家人也活不了,现在只能去南宁县闯一闯看看有无活路。天蒙蒙亮的时候,他们到了华阴县和南宁县的交界处。原本的交界处是一片荒地,现在这里却建了一个关卡,关卡处有健壮孔武站岗的人,放了一个口子在登记,登记处前面排着长长的队伍,轮到他们不知道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同村的人一看就急了:“怎么这么多人?”胡麻子让同村的人不要着急,嘱咐妻子看好孩子,自己则在排队的队伍中搜寻一番,和一位眼神颇为澄澈的青年男子搭起了话。胡麻子先是从兜里摸出一把炒黄豆地给这位青年男子。

现在食物多精贵,青年男子一看胡麻子这么大方,便对胡麻子知无不言。于是胡麻子从这位青年男子的口中得知他是轻水县人,轻水县同样是南宁县和华阴县邻县,他娘是南宁县人,外嫁到了轻水县,外祖父托人告知了他们南宁县的事情,全家人才得知南宁县这边的境况。今年轻水县的收成和华阴县差不多,有外祖父舅舅在南宁县接应,他们便准备举家来南宁县。胡麻子听了心生羡慕,有南宁县本地人接应,这家人以后在南宁县要好混得多。

又问这青年:“兄弟,实不相瞒,我是华阴县人,今年家里颗粒无收,官府还要逼着交税,不得已这才带着全家到这边来讨个活命的机会。听说到了南宁县,只要愿意帮着他们干活修路,就有免费的饭吃,是真的吗?”“是真的,我外公舅舅亲自托人告诉我们的,南宁县不仅干活给饭吃,吃得还很不错,只要愿意帮他们修路修水库,不但能免费吃饭,还能免费住工棚。大哥,我看你这人实诚,告诉你一个别人都不知道的消息,去年逃荒到南宁县的人,靠着在南宁县修水库修路,挣了工分,都分到了不少地呢,今年南宁县大丰收,又种了高产的新粮食,他们算是彻彻底底在南宁县站稳脚跟了。”胡麻子听得心下疑惑,忙问这青年:“南宁县哪里来的这么多地分给外乡人?”,别的地方不知道,他们华阴县,但凡是肥一点的土地都被大户给占了,许多人都只能租赁大户的地,每年靠一点可怜的租子过活,但凡遇到收成差一点,租户便活不下去,要么落草为寇,要么流落他乡乞讨。只要是能种的地,者都几乎攥在那些大户手里。

这青年瞄一眼四周,靠近胡麻子,将声音压得特别低:“这话我说了你可不能告诉别人,我外祖父没带信告诉我们这些,但隐隐约约有听说是南宁县的县丞大人丈量了全县的土地,那些无主的土地全部被他们的县丞大人拿出来分给了南宁县内无土地的穷苦人,加上县丞还让他们开荒,又强制规定佃户和地主的分成不能少于七三分,还要求那些大户按亩纳税,这样那些大户租出去给了佃户分成和交了税后,几乎不剩什么收益了,便自愿把自家多占的土地卖给了县衙。”胡麻子紧跟着忙问:“那些大户就这么听话?!",在他的印象里,那些-户可不是乖乖听话的主,官府要是对这些大户施压,大户们能联合起来让外地来的县令官老爷都做不成。

青年再次压低声音道:“县丞大人手里有精兵,那些大户敢不听话?要是我能进入县丞大人的军队就好了,听说他们的军队里就算是下等队员一个月的饰银也不少,饭食也好,不但管饱,还顿顿有肉有蛋。”胡麻子虽然对青年口中的军队也充满了向往,但他知道自身条件,满脸麻子,加上身体并不魁梧,想进军队肯定没希望。他更多的是关注县丞大人给穷人分地的事,如果他也能靠工分在南宁县分到土地,那就不用担心官府的盘剥。他们一家成为南宁县人,就能安安稳稳地在南宁县长久的生活下去。胡麻子又从这青年口里问到了更多的细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才走回队伍未尾去寻自己的妻儿和同村人。

排队等着进入南宁县的人太多了,不过是询问的一刻钟功夫,胡麻子发现队伍又长了一大截,差不多多了两百多人。这让胡麻子心里升起重重的危机感:不管南宁县的县丞多么大方,对他们这些百姓多好,但南宁县只有这么大,土地只有这么多,如果像现在外地人源源不断涌入南宁县,南宁县的县丞还会一直放行吗?就算进入了南宁县,他们这些后进入的人还能有第一批进入南宁县的人那么好运分得土地吗,毕竞南宁县的土地已经分完。南宁县就算大丰收,粮食也无法供应源源不断到南宁县的人.…怀着忧心忡忡,从早晨一直排队到傍晚,终于轮到他们。登记的小吏用一个白色的纱布捂住嘴巴,看身高和眼睛,显得很年轻,不超过十二三岁,详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