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笔钱(2 / 4)
不一定喜欢。女食客少,今日先听听食客的想法。”
“这次还卖十文啊?会不会有些贵?”
林知了:“不会!澄面和豆薯粉来得不易。”刘丽娘想起取豆薯粉那几日,她的手臂都不像是她的。洗面筋也险些洗到手抽筋:“听你这样说,十文少了。”
林知了拿一把竹签,随后把碟子放入食盒中。刘丽娘送她到半道上,林知了拎着食盒去酒店。这次林知了在酒店门外看到的店小二是她第一次见的那位。店小二笑着迎上来:“林娘子,有些日子没来了。有新菜吧?”林知了笑着点头。
“您请进。”
店小二陪她到里面,看着林知了拐弯朝客人走去,他就朝后厨跑去。林知了走到女食客身边打开食盒,食客听到动静扭头看过来,葡萄红、橘子黄,晶剔透煞是可爱,几位女食客要三份。
林知了拿苹果、石榴和橘子各一份,又给她们六根竹签,“竹签用热水烫过,夫人大可放心。”
几个女食客见她不施粉黛,身着棉衣,但衣服和手都很干净,笑着点了点头。
林知了盖上食盒刘掌柜走过来就拱手道:“林娘子,近来可好?”“托您的福,还好。”
刘掌柜迫不及待朝食盒看去。林知了假装没有看见,她到有女食客的饭桌前停下。先前那几位食客要三份,这边的女食客听见了心心里好奇,林知了打开食盒她就看过去,指着石榴红和橘子黄。
林知了给她两份,刘掌柜不禁说:“也给我一份。”先前吃过几次桂花藕的熟客自然认识林知了,便故意说道:“林娘子,别卖给他。那个桂花藕只比你的多四块,他就多收我们四十文!”偶尔来一次的食客不禁问友人:“此话何意?”友人低声解释:“刘掌柜以前在金陵吃过桂花甜藕,当日厨子不在,他不知道怎么做。这林娘子的相公乃薛探花,饱读诗书,林娘子跟着他看过几本书,兴许书上提过,林娘子做了出来。刘掌柜买了几份给厨子,没过几日酒店就推出了桂花藕。看起来林娘子又做了别的。我去拿两份尝尝。省得日后只能吃贵的。"说完就朝林知了走去,要了四份,其中两份石榴红。有的食客真喜欢,有的食客故意跟刘掌柜较劲,有的食客尝尝鲜,以至于一炷香就卖完。
这次吃得快,两炷香后林知了就拿到餐盘。林知了从后厨出来去结账,刘掌柜叫住她。林知了直接说道:“别问,问也不能告诉你!我家冬天没有进项,就指着这点东西。”
刘掌柜是想打听一下,但也知道不能把人逼急了。这是其一。其二薛理回来没几日就进了万松书院,说是扫地,月入五千文,刘掌柜一万个不信。果不其然,休沐日袁公子来用饭就说有探花提点,兴许他也能中举。这样认为的富家子弟不知凡几,纵然他东家是皇亲国戚也不敢这个时候为难薛理一家。否则惹怒全城商户,东家此生都不用再出郡王府。
刘掌柜笑容不减:“娘子误会了。林娘子看到那片竹林了吗?月底娘子便可带着锄头和背篓挖几颗给薛探花尝尝鲜。”“你们不用冬笋做菜吗?”
刘掌柜苦笑:“后面还有一片竹林。”
“可以挖了晒干炖汤啊。"林知了怀疑他目的不纯。刘掌柜丝毫不恼,都怪他以前自作聪明以为人家看不出来,时至今日才被怀疑无论做什么都有目的,“我们没有亲眼见过竹子生长,没有想到一年长了那么多。今年春挖了很多仍然有漏掉的。明年清明也要挖掉一些,否则会长到屋子里。"停顿一下,“不瞒娘子,来我这里用饭的食客不会挖笋。伙计家中也不缺笋。”
林知了不禁在心里感叹,不愧是鱼米之乡,鲜笋多到吃不完,“为何现在便告诉我?”
刘掌柜:“自然是怕忙起来忘记了。林娘子不必起疑,我们的竹林大,笋也大,我们入菜一日最多四颗。挖到年底根本挖不完。冬笋太多会影响竹子生长。”
看来刘掌柜是一片好心,而竹子着实长得快,叫她挖笋真像利人利己:“那我就多谢了。”
“明日见。“刘掌柜送她到门外。
林知了到家跟往日一样放下食盒就算账。可惜白糖没有比桂花糖便宜多少,水果也不比糯米和藕便宜,又因这次的钵仔糕比桂花藕少,是以二嫂只分到六十文。
刘丽娘对这笔钱很满意,她不会做绣活,往日在城中只能做点零碎的活补贴家用,还要对人伏低做小。
刘丽娘再次问林知了要不要多做几份,林知了想想今日食客的反应:“女食客喜欢,没有听到男食客聊这个,可惜女食客少,还是二十份吧。“停顿一下,“再加四份凉面皮试试食客喜不喜欢。”刘丽娘开心地应一声就拿着钱回屋。
午饭后,林知了给婆婆五十文买小麦。薛母不想收这笔钱,林知了塞给她:“婆婆,日子长着呢,不能次次用家里的粮食。”在屋里歇两炷香,林知了和刘丽娘牵着老牛去村长家磨面。小麦磨前要淘洗,薛母在家无事可做趁着天气好去河边洗了很多。是以林知了可以直接磨。面粉过筛后,麦麸留婆婆冬天喂牛,林知了把面粉放到自己屋里。今日做钵仔糕的面粉没有花钱买,林知了占了便宜就和二嫂做饭。早上喝板栗粥晌午是菜饭,刘丽娘不想吃米,就问林知了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