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笔钱(3 / 4)
不要吃蒸饼。林知了也不想一天到晚清汤寡水,点了点头就去隔壁二婶家嬉一篮子油冬菜。回来看到刘丽娘拉长脸,林知了意识到这么一会又出事了。自从刘丽娘跟着林知了赚了钱,刘丽娘一见着她便面带笑意。林知了不是不知道二嫂有些小算计,但人家有分寸,也不干放下碗骂娘的事,薛二哥这人不如刘丽娘坦荡,好在不会故意给林知了添堵,是以林知了希望跟二嫂合作下去。合作伙伴出事,于公于私都应该关心一下。林知了:“大嫂说什么了?”
刘丽娘震惊:“你你你一一”
“别你了。我才从二婶家回来。薛琬忙着做绣活,薛瑞在书房,二婶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婆婆恐怕我们起了争执,不会看你干活还给你添堵。”刘丽娘:“还有鱼儿妹妹和大哥呢?”
“大哥真敢在你面前说什么,也不会被大嫂吃得死死的。鱼儿妹妹敢惹你?"林知了不信,那丫头明显最喜欢薛理都不敢在他面前放肆,更不用说几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嫂子。
刘丽娘端起面盆去灶台上和面,转身之际瞥一下橱柜。林知了打开橱柜,油盐酱醋都在啊。
刘丽娘:“再看少了什么。”
林知了没有看出来。
刘丽娘叹气:“晌午卖的什么?”
钵仔糕啊。蒸了二十份卖了二十份,一份没留。林知了正要这样说,突然发现小姑子的一小块石榴没了,橘子也没了,“是不是叫瑜妹妹下午吃了?刘丽娘:“她就是吃也是吃那块石榴和一两个橘子。我记得不是剩五个就是四个,怕她一次吃完,明日小脸蜡黄,才提醒她别吃太多。”林知了:“听二嫂的意思知道谁拿的?”
“自从二婶一家搬走,三弟领着你弟弟去书院,家里还有谁?婆婆一向要面子,凭不能给三弟丢脸这一点她也不会偷吃。“刘丽娘越说越来气,“山上就有橘子,又不是什么稀罕物。嫌山上的酸,进城买几斤又能要多少钱?买甜的但不好看的,两斤最多五文钱。”
林知了:“我先洗菜。”
过了半个时辰,薛理和小鸽子回来,林知了烧火,二嫂刘丽娘炒菜。青菜在锅里打个滚就熟了,是以林知了点着柴就提醒薛理洗手准备用饭。林知了先坐下吃几口,听到三三两两闲聊,她突然开口:“鱼儿,橱柜里的橘子是不是你吃的?你二嫂有没有提醒你,不能吃太多凉的?”“我没有!"小丫头被冤枉别提多委屈。
薛二婶了解薛瑜,没有偷吃的毛病:“别是有人自己吃了吧。”林知了:“这么说来二婶知道?”
“你一一好啊,你个林氏,在这里等着我。上次就想怪我吃你的桂花糕没怪成,还来一次,真当我不敢动你?”
林知了:“橘子可以消失,橘子皮可不会消失。二婶,叫我搜到别怪我宣扬出去。若是叫十里八村的人知道你偷吃,你说还有人敢给你当儿媳妇吗?”二婶张丹萍顿时怕了:“林氏,我要吃你一口橘子,我不得好死!”“我也没说是你。只是问问,看你急的。”二婶噎了一下:“一一你试探我?”
“废话!没有证据就认为是你,你当我蠢!"林知了看似转向其他人,然而只跟陈文君的视线对上。
陈文君心慌,想起什么,“弟妹说的橘子不是橱柜里的吧?”林知了:“是呀。大嫂知道谁吃的?”
“那是你买的啊?我以为婆婆在山上摘的。"陈文君一脸懊恼,“在橱柜里放了半日也没人吃,这些日子我又喜欢吃酸的,就拿回屋了。“不待林知了开口,“婆婆,您知道,自从有了孩子,我就喜欢酸的。”酸儿辣女!薛母也是凭这一点认定陈文君怀了薛家长孙,“理儿媳妇,你大嫂是这样,看见酸的就忍不住。”
这种话也就想着息事宁人的婆婆信。林知了的目的不是叫陈文君赔她橘子,她的目的是薛理。闻言便到此为止:“大嫂早说啊。你看这事,差点误会二婶。上次就误会她一次。常言道,可一可二不可三,可不能再有下次。”薛二婶没好气地说:“你知道就好!我不会次次都让你误会!”林知了笑着说:“吃菜,吃菜。"给弟弟夹点青菜。薛理心里很意外,她就这么算了。
陈文君心里很是不安,以为林知了有后招,直到林知了关门睡觉,她才敢相信林知了就这么算了。
翌日上午,林知了和刘丽娘先做钵仔糕,随后蒸两张面皮,用家中现有的调料凉拌。刘丽娘担心面皮和钵仔糕都是凉的不好卖,林知了宽慰她试试。到了酒店几个男食客要面皮,女食客要钵仔糕,其中两人要了五份,叫店小二打包带走给家人尝尝。
面皮分量不少,但碟子小,食客没吃过瘾,就让林知了多做几份。林知了决定叫上二嫂。
第二天刘丽娘拎着十份面皮,林知了带着二十份钵仔糕。刘掌柜一看到林知了就要走两份面皮和两份钵仔糕。
卖完后刘丽娘和林知了去竹林里,看看哪边竹子过,改日就去哪儿挖笋。刘丽娘趁机问:“那个跟我同姓的刘掌柜对你很和气,是不是因为常常买林家的豆腐?″
林知了:“托了相公的福。”
“三弟?三弟不是没了功名了吗?”
林知了:“学识没有丢啊。你说要是谁家子弟遇到难题应该找谁解惑?”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