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璧(2 / 4)

加入书签

。”

谢清晏眼底波澜不起,甚有笑意,只是面上却故作讶异。他将茶盏放回,“是谢某失礼了。”

本准备道歉的戚白商一哽,心情复杂。

这位谢侯爷,和之前那位总在夜间或是林中出没的恶鬼面,当真是同一人吗?

老师从前游医天下时,倒是见过明明一人却生了两副脾性的怪病……谢清晏不会也是吧?

这般想着,戚白商垂眸,跟着望见了自己手腕上的链子。啧,又被骗了。

若他真是什么圣人君子,能做出这种事么。戚白商眼皮跳了下,没表情地抬眸:“谢侯,既然说清了误会,我也领了您的好意一一这锁链,可以解开了吧。”

谢清晏轻叩案几,不知从哪个暗格里取出了一把铜制钥匙。戚白商连忙抬起手腕,往他面前送了送。

细白的左手垂着,指根那点红色小痣,在光下盈盈,像点朱似的。谢清晏垂眸凝了它两息,忽问:“不可以多锁片刻么。”“?“戚白商以为自己听错了,茫然抬头。却见谢清晏望着她,笑了:“我喜欢看戚姑娘这般。”戚白商:“??”

…她就说谢清晏有病吧!?

戚家车队中多是女眷,缓车慢马地下了山来,临近上京城门时,已是两个时辰后了。

只是在入城前,车队却停了下来。

“侯爷,挡了路的是聚集在城外的流民。“策马去前面查探的人回来,在辇车外回禀。

“流民?”

戚白商意外抬眸,“上京城外,怎会有流民?”谢清晏却不见意外,他眼底摇光沉曳,几息后,他清缓勾了唇:“兆南来的?”

下属应声:“口音像是那一片。从衣着打扮来看,多半是蕲州等地的灾民。”

“以长公主府名义,在城外施粥十日。”

“是,侯爷。”

窗前卷帘落下。

谢清晏正回身,对上了戚白商若有所思的眼眸。“兆南至上京,千里之远,流民如何能横越而来?"戚白商蹙眉问。“若有贵人相助,千里可越。”

“贵人?“戚白商回眸,“是谢侯爷这样的贵人吗?”戚白商承认,她这话有试探的意味。

谢清晏抬眸望来时,她甚至做好了再次如琅园那夜一般,被他掐着颈子警告′不许试探他'的准备。

然而……

完全没有。

谢清晏只是以一种有些意味不明的复杂眼神凝钙了她许久,才轻叹:“是不是昨日之后,这世上所有恶事,你都认为是我做的?”“……戚白商心虚挪开眼,“白商怎敢。只是看一切似乎都在谢侯爷意料之中一一你一点都不觉着意外?”

“东城起了火,有人想灭,便有人想火上浇油。”谢清晏淡声,端是一副凌霜盛雪、与世无争的模样:“人心向背罢了,又何须意外?”

戚白商听得若有所思。

话间,他们已经入了城门。

此处是外城,许些平民百姓尽在坊市间,更有孩童追逐打闹,掠过车队两边。

稚嫩的童音嬉笑着,口中传唱的歌谣也随风荡了进来一一[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风声飘远,清朗无知的孩童歌声,亦随之一遍遍向城中散去。风里像弥漫开了淡淡的硝火味。

戚白商挑起窗前卷帘,望着城池外渐渐远去的流民,他们的身影依稀淹没在城外如火的红土霞色里。

一门之隔,城中是繁华无尽红尘地,城外是众生愁苦流离所……戚白商的眼神慢慢凉淡下去。

她垂了手,任由卷帘跌回:“劳侯爷相送,如今已入了京,安家想来不会贸然动手了。”

谢清晏却好像一眼就看穿了她:“你要去城外?”戚白商没有承认亦没有否认。

她只是无声望着谢清晏。

“前些日子,兆南消息传来京中,说蕲州等地灾民暴起,谋逆叛乱,死伤者众。″谢清晏温声如娓娓道来。

戚白商蹙眉:“侯爷何意?”

“城外流民内,善恶难辨,戚姑娘能救得了所有人吗?"谢清晏问。“谢侯误会了,“戚白商道,“我只是一介游医,所能做之事,最多便是支一个义诊摊子,免叫流民间再生了灾疫,雪上加霜。”恰逢马车过长街高墙,日光遁入云后。

车内暗下,谢清晏在昏昧里无声端坐,漆眸临睨着她。寂然的对峙过后。

这列车队中,几驾马车悄然分流,入了长街旁的窄巷,停停转转。车内的戚白商面色安定,心里已经有些打鼓了。试探归试探,不该冒险。

谢清晏不会反悔,进了京城都要给她偷偷埋在哪家后院里吧?戚白商正想着,谢清晏的辇车在不知何处后巷停住了。辇车帘子被人挑起一一

“姑娘,请。”

马车外,之前将她拘上来的玄铠军甲士朝前面巷子里被看守的小破马车示意:“您的两位丫鬟就在前面的马车内。”日光落入窗栅,将藏身于昏昧间的谢清晏显出轮廓来。依然是眉眼温润的定北侯,手中闲拈着茶盏。他正垂眸望着它,像在出神。

…还是她用过那只。

戚白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