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文学之星(7)(2 / 3)
本位主义。骄傲情绪等现象。这说明索弗朗诺夫很注重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个人的行为道德进行探讨,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道德观与社会道德规范的矛盾冲突中,作者力求肯定的是社会主义集体利益和集体荣誉以及这种制度本身。在艺术风格上,索弗朗诺夫的剧中常采用轻松喜剧或闹剧的场景,以此为基础来展示人物的性格,表现剧本的主题,因此使全剧风趣生动、戏剧性强而又充满生活气息。
索弗朗诺夫除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外,还是各民族人民间和平与友谊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他曾是亚非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委员会的副主席(1958)和苏联与亚非作家联合会的第一副主席(1969),并发表过随笔和评论集《希望再来的旅行》(1964)、《在近欧和远欧》(1968),以及抨击性戏剧《神之死》(1961)、《迷宫》(1968)和一些政论。索弗朗诺夫还是个优秀的歌词作者,著名歌曲《远方的朋友,请你伸出手》、《从伏尔加到顿河》等由他作词。
特莱塞尔·罗伯特
(1868~1911)爱尔兰血统的英国作家。生于1868年,死于1911年。
特莱塞尔从小失去父母,备尝艰辛,曾在南非等地流浪谋生。他勤奋自学。1902年回到英国,在建筑公司当工人。英国工人阶级的困苦状况引起他强烈的愤慨。他开始在工余时间从事创作,用五年时间,于1910年写出了英国最早一部用工人阶级观点写出的小说《穿破裤子的慈善家》。
这部小说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描写了英国某滨海城镇一群建筑工人一年的生活。特莱塞尔把这部小说叫做一个堕入地狱的人在地狱里十二个月的故事”。书名中,“穿破裤子的慈善家”指的是那些工人,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穿着破裤子,却养活着靠他们的劳动发了财的剥削阶级。
《穿破裤子的慈善家》描写资本家乐西登开了一家承包房屋修缮的建筑公司。该公司的工人工资菲薄、工作条件极为恶劣。生意清淡时,工人随时有被解雇的危险。工人们还受到监工罕特和工头克拉斯等人的百般刁难和侮辱。老工人林敦替公司于活多年,年老体衰后就被老板一脚踢开,最后被送进了贫民院。小说主人公欧文是个精通本行手艺,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工人。他为老板干活,老板利用他的高明手艺赚了许多钱,而他自己一家三口却经常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他乐于帮助伙伴,在伙伴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他常向同伴们讲述工人贫穷的根子在于老板的剥削,启发伙伴们的觉悟。他的伙伴们,有的从自己的遭遇认识到现实社会的不公平,要求改变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但还有些人处于愚昧落后的精神状态中,以为没有资本家他们就没有工作。因此一群社会主义者到镇上进行宣传活动时,被一群受到工头挑唆的工人打了一顿。小说以老工人菲尔波在工地上被砸死和欧文失业后劳累过度患肺病吐血为结束。
这部小说在艺术上也颇有特色,它朴实无华,侃侃而谈,充满机智和幽默。在揭发老板、工头时则使用了辛辣的讽刺。
特莱塞尔写完小说后,还未来得及看到它出版,便因肺病逝世。这部小说于1914年和1918年两次以删节本的形式问世,直到1955年,人们发现特莱塞尔的手稿后,才得以全文出版。
特罗亚·亨利
(1911~)法国小说家、传记作家。1911年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富商家庭,原名列夫·塔拉索夫。特罗亚的父母因恐惧俄国十月革命,举家到欧洲流浪,1920年终于在巴黎定居。他从巴黎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到塞纳省政府当书记员,直至1943年。学习期间,他就喜爱文学,尤其崇拜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左拉和巴尔扎克。练习写作不久,便于1934年发表处女作、中篇小说《微光》,这是父亲对儿女实行专制的故事,获当年大众文学奖。1938年发表的小说《蜘蛛》,讲的是一个心理病理学方面的凄惨事件。在发表第一部作品时,他应出版商的要求,随便选用了“亨利·特罗亚”这个笔名。此后在50余年的文学生涯中、他涉足了文学的大部分领域,创作出大量小说、传记、戏剧。散文和游记,以这个笔名发表了50余部作品,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作家之一,并于1959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从1947年起,他开始多卷小说的创作。主要以俄国为背景的小说有:《只要地球存在》(三卷,1947-1950)、《义人之光》(五卷,1959-1963)、《未来的继承人》(三卷,1968-1970)、《莫斯科人》(三卷,1973-1975)。这些巨幅的历史画卷,时空跨度大,涉及18世纪末和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尤其是俄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动荡,表现了法国革命思想对俄国封建堡垒的冲击,以及有识之士求索图新、顽强斗争的精神。写得最出色的要算《义人之光》,这部书名取自《圣经》的五卷本小说,气势恢宏,思想深邃,以女主人公索菲娅为线索,再现了法国和俄国40余年间的历史风云;其中十二月党人起义和被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