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面对面导弹7(2 / 2)

加入书签

●1.基本概况

“飞鱼”导弹是法国航空航天公司战术导弹分部研制的亚音速近程掠海飞行的舰对舰导弹,也是世界上销量最大、应用于实战最多的一种导弹。1967年开始研制,1978年定型投产,随后开始交付使用。这种反舰导弹以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掠海飞行能力强并具有发射后不管和全天候作战能力为优势,装备于法国军队的“超军旗”、“超美洲豹”、“幻影”2000攻击机,“超黄蜂”、“海王”武装直升机等,主要用于攻击水面舰船等目标。基本型号为“飞鱼”MM·38近程舰对舰导弹,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飞鱼”MM·39潜对舰导弹、AM·39空对舰导弹、MM·40中程舰对舰导弹等型号。

●2.系统组成与特点

“飞鱼”导弹采用典型正常式气动布局,4个弹翼和舱面按“×”形配置在弹身的中部和尾部;整个导弹由导引头、前设备舱、战斗部、主发动机、助报器、后设备舱、弹翼和舵面组成。

“飞鱼”AM·39导弹除装备法国军队外,还向阿根廷、伊拉克、卡塔尔、印度、南非等10多个国家出口,较多地参与了多次局部战争,战绩不错。AM·39导弹弹身呈锥头圆形,弹翼为梯形悬臂式;全弹总长4.7米,弹径0.35米,翼展1.1米;导弹发射总重为652千克。“飞鱼”导弹的动力系统包含两部分:主发动机为一台端面燃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助推器是一台侧面燃烧药柱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两台发动机工作,可使导弹最大射程达70千米。该弹采用惯性加主动雷达的制导系统,截获目标概率在99%以上。AM·39导弹选择带冲击效应的聚能穿甲爆破型战斗部,同时兼有破片杀伤能力。整个战斗部重160千克,装高炸药40千克,能穿透12毫米厚的钢板。

AM·39导弹通常挂在巡逻机的弹舱内、攻击机的机翼下和直升机的腹下或短翼下,可随时攻击。当载机发现目标后,先由载机上的发射系统把不断接收来的国标方位、距离和速度以及载机的方向和速度等数据随时处理,得出导弹的飞行制导指令。在选定要发射的导弹后,就对目标进行瞄准并在发射前将刚得出的导弹飞行制导指令装定到导弹上。这时,若符合导弹发射条件,即可沿目标方向实施导弹的无动力投放发射。

在导弹发射后一秒钟、自由下落约10米时,助推器点火,自动制导系统开始工作,导弹进入俯冲飞行;当导弹速度达到280米/秒时,主发动机点火工作,导弹可达到超音速;在导弹迅速降至15米高度时改为水平飞行,惯导系统开始工作,导弹以0.9马赫贴海面巡航飞行并解除战斗部引信保险。在导弹距目标10千米时,导引头开机搜索目标;在截获目标后,导引头转入对目标自动跟踪并用比例导引法使导弹迅速接近目标,这时导弹按预定程序下降高度至2~8米,掠海面飞行,直至击中目标。

●3.性能数据

导弹型号:“飞鱼”AM·39导弹

射程:4~42千米

巡航速度:0.82马赫

巡航高度:15米

弹长:5.21米

弹径:350毫米

翼展:1.0米

尾翼展:750毫米

发射质量:735千克

制导:惯性制导+主动雷达末制导动力装置: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1台环形助推器

战斗部:半穿甲战斗部,质量165千克

引信:延时触发和近炸引信

●4.“飞鱼”导弹名称的由来

“飞鱼”导弹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威望,被称为“海上杀手”。“飞鱼”导弹是法国研制的,据说是受飞鱼的启发而发明的一种空对舰导弹。在热带海洋众多鱼种中,有一种会飞的鱼。这种鱼不仅在水中会游泳,还能在水面以上飞翔。它被“敌人”追赶时,就跃出水面8~10米,以每秒钟18米的速度滑翔150米至200多米距离,有时紧紧贴着海面超低空飞行。

法国模仿飞鱼的超低空飞行研制了一种超低空掠海飞行的空对舰导弹,用以避开雷达的监测。这种导弹发射后,掠海面飞行,对方雷达很难发现,形似飞鱼飞行,因而叫做“飞鱼”导弹。

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的“超军旗”式飞机躲过了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雷达观测,在距离目标45千米时投下了1枚价值只有20万美元的“飞鱼”AM·39导弹。“飞鱼”导弹严格按照运载飞机的指挥飞行,在距离目标大约10千米的时候,自动由15米高度降到0.5~3米掠海面飞行,并开始由导弹自身的雷达装置导航而接近目标,一举击沉了被称之为“皇家的骄傲”的英国现代化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从“超黄蜂”直升机上发射“飞鱼”AM·39导弹,先后击沉了伊朗的一艘快速护卫舰和两艘巡逻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