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空对空导弹2(2 / 3)

加入书签

头部呈尖锥形。细长弹体呈圆柱形。4片全动式切梢三角形弹翼位于弹体中部。4片固定式三角形安定面位于弹体尾部。全动式弹翼起控制舵作用。其中一对弹翼可差动偏转。起横滚稳定作用;固定式安定面起纵向稳定作用。弹体采用模块化舱段结构。但在具体结构上。由于该系列各型号导弹的改进发展程度不同。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3.性能数据

最大射程:

5~8千米(AIM-7A)

24千米(AIM-7C)(迎头)

20~26千米(AIM-7D)

22~26千米(AIM-7E)

29千米(AIM-7E-2)

40千米(AIM-7F)

45千米(AIM-7M/7P)

最小射程:

1500米(AIM-7E)

600米(AIM-7F/7M/7P)

最大速度:

2.2马赫(AIM-7A/7B)

2.5~3马赫(AIM-7C/7D)

3马赫(AIM-7E/7E-2)

3~4马赫(AIM-7F/7M/7R)

使用高度:

15000米(AIM-7C)

20000米(AIM-7D)

15000~18000米(AIM-7E)

18000米(AIM-7E-2)

20000米(AIM-7F/7M/7P)

最大过载:30g

制导系统:

雷达波束(AIM-7A)

主动雷达(AIM-7B)

半主动连续波雷达(AIM-7C/7D/7E/7E-2)

半主动脉冲多普勒加连续波雷达(AIM-7F/7G/7H)

半主动脉冲多普勒雷达(AIM-7M/7P)

半主动雷达加被动红外双模制导(AIM-7R)

引信:无线电近炸引信(AIM-7C)

半主动多普勒雷达近炸引信(AIM-7D)

半主动雷达近炸引信MK5.35(AIM-7E/7E-2)

主动雷达近炸引信(AIM-7F/7G/7H/7M/7P)

战斗部:高爆炸药(AIM-7A/7B)

高爆炸药。重27千克(AIM-7C)

高爆炸药。重30千克(AIM-7D)

连续杆。重32千克(AIM-7E/7E-2)

连续杆。重40千克(AIM-7F/7M/7P)

动力装置: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重:

148千克(AIM-7A)

160千克(AIM-7B)

173千克(AIM-7C)

178千克(AIM-7D)

195千克(AIM-7E/7E-2)

227千克(AIM-7F)

230千克(AIM-7M/7P)

弹长:3.80米(AIM-7A)3.66米(AIM-7B/7C/7D/7E/7E-2/7F/7G/7H/7M/7P/7R)

弹径:203毫米

翼展:

70毫米(AIM-7A)

100毫米(AIM-7B/7C)

102毫米(AIM-7D/7E/7E-2/7F/7G/7H/7M/7P/7R)

三、俄罗斯AA-10“杨树”导弹

●1.导弹概况

AA-10“杨树”导弹是前苏联/俄罗斯自行研制并装备前线战术空军歼击机的新型中远距空对空导弹。属于第三/四代空对空导弹。该弹是前苏联两个主要从事空对空导弹设计的集团。。“闪电”和“三角旗”机械制造设计局之间进行竞争的产物。两家推出的中距空对空导弹都是用于苏-27战斗机。代号相同。均为P-27。但“三角旗”设计局的PP-27方案因结构新颖、性能突出而被选中。

该弹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83年开始服役。取代该设计局研制的第三代早期中/远距空对空导弹P-40(AA-6)和P-23(AA-7)。P-27(R-27)是导弹本身的编号。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系列空对空导弹的编号和命名为AA-10“杨树”(Alamo)。

●2.结构特点

该弹设计思想新颖。其独到之处在于:突破了前苏联在空对空导弹设计上仅限于采用可互换使用的雷达和红外线导引头的传统方案。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系列化构成完整的中/远距空对空导弹系列。能满足多种载机作战任务的需要。该弹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