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精彩对话·激情辩论(2)(2 / 3)
将在奥运会之后出现大幅度回落。事实验证了我的判断,也使我更加坚定我的经济理论观点。针对政府救市的举措,我预测“任何人都改变不了房价大幅度回归的趋势,房价将在3年内、在现有价格基础上至少再降50%”,我认为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摆脱泡沫经济的危害,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扩大就业、促进民生的实体经济上来,这也代表了我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良好愿望。
我建议3年之内,老百姓不要购买商品房,应多在吃、穿、用、旅游等丰富生活内容的层面消费,因为以后有更便宜的房屋等着他们购买;如果要买房,就买经济适用房,租房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环球财经》:目前金融风暴肆虐全球,你怎么评价世界各国的联合救市行动?降息和注入流动性,能挽大厦于将倾吗?
曹建海:我的观点和谢国忠的看法很接近:你过去犯下的错误,今天想一清了之是不可能的。就像是人患了重病,接受药物治疗,而药物本身也有副作用,所以即使病好了,在很长的时期也很难恢复到病前健康时期的样子。
我觉得欧美国家由于其消费动力仍然充足,经济基础特别是制造业基础扎实(虽然近年来热衷于发展金融业了),他们在这轮危机之后,只要注意发展实体经济,经济完全有可能实现康复;我最担心的还是中国经济,我们的发展靠投资和出口,消费动力趋于枯竭,经济基础如此薄弱且被严重泡沫化。所以我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启动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以消费带动内需,带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舍此没有任何出路。
《环球财经》: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克鲁格曼夺得桂冠,再次勾起国人的诺奖情结,在你看来中国离这个奖项还有多远?中国的经济学术界和欧美的差距主要在哪儿?
曹建海:克鲁格曼是一位现实主义经济学家,他的获奖提醒我们,经济学应该而且必须回到现实中来。克鲁格曼曾经准确地预见了东亚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表明他的经济学研究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相反,其他学者,包括一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内的经济学者,过分沉迷于自己不符合实际的理论世界,用经济模型简单模拟人类社会异常复杂的经济社会活动,并据此想当然地得出一些结论,只能落得可笑的结局。
克鲁格曼获奖提醒我们,中国的经济学必须扎根于中国的国情,能够促进中国民生水平的提高;反过来,那种幻想引进西方经济理论来实现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梦想,其想法不仅是荒唐的,也是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作为一名合格的经济学家,最重要的是开启民智、发现经济规律,预见未来经济走势,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贡献力量,而不应整天做着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梦游历于现实之外。我想,如果你的理论被证明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切实可行,并且为国家带来了持续发展的结果,类似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奖项,自然会降落到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过,比起好的理论对社会的实实在在的贡献,奖项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
(刊于《环球财经》2008年第12期,原文题为《开发商的主业是“剪径”》,收入本书时作了酌情修改。)
2 谨防鼓励购买高价房透支未来
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重申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拉动钢铁、建材及家电家居用品等产业发展举足轻重,对金融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要求出台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08年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最具“震撼性”的政策,一是加大对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暂定一年实行减免政策。
那么,这些政策对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从短期和长期来讲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呢?远在美国的奥巴马刺激经济的系列举措缘何没有涉及房地产?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
拉动内需不能光靠购房鼓励购买高价房等于透支未来消费
记者:国家频频出台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为什么刺激经济一定要刺激楼市?
曹建海:从中国的情况看,住房和汽车这应是消费中的两大热点,一旦消费的这两个部分熄火,我国的消费增长将出现巨大的滑坡。2007年,我国商品房的销售总额是2.96万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住房销售。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支出法计算)为26.2万亿元,其中消费占49%,大约是12.8万亿元,购房款占到消费的20%左右,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比重;另外一个部分是汽车消费,2008年以来在我国批发零售业的销售总额中,汽车销售占28%,成品油销售占12%,这两个部分加起来占到了批发零售业销售额的40%。当中国的出口成为经济增长拖累,住房和汽车这两大热点一旦熄火,那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的打击将是非常明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