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精彩对话·激情辩论(2)(1 / 3)
曹建海:很显然,易宪容先生是敏锐的,他看到了房地产泡沫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危害,是国内最早提出“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的学者。但是,由于过低地估计了房地产投机力量对房价上涨的支撑作用,易宪容过早地预测房价大幅度回落的趋势,并称房价将在2005年大幅度回落。真实的情况是,房地产价格在2007年年底才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而在2005年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和投资者,无不遭受了房价难以追涨的痛苦。于是,他们将经济损失归结到听了易宪容的预言上,对易宪容先生竭尽攻击和咒骂之辞。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教育我们,作为一名学者,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选择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认真调研,使结论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
几年来的亲身经历和他人的教训教育了我,让我深知公开发表的言论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令你成名,也可以令你名声不佳。作为学者,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荣誉,没有把握的东西,一定要理性研究各种结果发生的概率,据此推测未来时期的发展趋势,则可以尽可能地减少错误。
《环球财经》:现在就有人将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戏称为“国际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两派,认为前一类人在思考、分析、判断问题的时候,更多喜欢套用所谓的国际规则、全球价值和国际通用的经济学理论。后者则更多地站在中国立场、中国价值观、中国利益的角度上看待问题。您是否认同这种划分?
曹建海:这种划分有一定的道理。国际派主要以从海外学成回国的学者为代表,在国内经济学界占据了主流地位。以“自由经济”“经济学范式”“华盛顿共识”“全球化”等为标准,在推进中国的全球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全球化的推进在全球遭受了挫折,以自由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遭到了包括美国政府和公众在内的普遍质疑,原来被国内主流学派排斥的“非主流”经济学家也开始频频出席各种高端论坛。我们也要反思,从薛暮桥、孙冶方、蒋一苇那一代经济学家之后,经济学的主导地位是怎样被从海外回归的经济学家接过去了。这既有原有经济理论的贫乏、缺乏创新的原因,更有我国的改革开放“试错”方式给了西方理论更多解释机会的原因,于是在不知不觉之间,西方经济学理论占据了主流。
不过,从郎咸平开始,代表公众利益的经济学家开始叫板主流经济理论,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郎咸平也在国内一炮而红。房地产理论从2004年开始,就存在着代表开发商利益和公众利益的激烈观点之争,吸引着更多的学者加入西方经济理论的反思队伍。
在我看来,自由经济不是万能的,政府干预可以避免市场的失败;政府干预容易受到腐败的侵蚀,透明的、公平的市场放权可以净化政府作风。
《环球财经》:你的观点大多符合广大民众的利益,有人将你称之为“当代鲁迅”,并将你的言论在网上整理成“曹建海文集”,对于广大粉丝的追捧,你是怎么看待的?
曹建海:老百姓的支持是激励我前进的一个重要动力,督促我要更加严谨、不谋私利,为老百姓发出更强的声音。鲁迅先生是我的楷模,和鲁迅先生相比,我的差距仍然太大。
我最近做了几次讲座,听众有大学生、领导干部、驻华使馆官员。另外我还利用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与国内一些知名教授面对面地交流观点,绝大多数的人对我的观点是支持的,还有不少人是感动的。由此我也认识到,主流经济学理论将人的自私本性上升到了宗教信仰的高度,而自私是不需要提倡的,因为人是很容易自私的。如果要比赛自私,并以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那么这个社会发展的前景就会非常危险;只有提倡无私奉献、友爱互助,人类才会相互包容,面临困难时才能共渡难关。所以我认为,目前我的经济观点已经不再是“非主流”的了,而是反映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呼声的绝对主流的观点。
今后我会做更深入的经济学思考,努力完善、创新中国经济学理论,使其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并对未来进行深刻的预见。这需要我们一大批人的共同努力。所以,如果将来有机会,我愿意到大学工作,通过建立一个理论学派,引导更多的人投身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理论研究当中。
《环球财经》:中国的商品房价格目前整体呈现下降的态势,你认为未来中国的房价将怎样?对于购房者,你有怎样的建议?
曹建海:我在2006年年初的时候,根据中国地方政府拍卖土地、开发商垄断房地产开发、炒房集团参与、银行深度介入等情况,提出了“现行体制和政策不能抑制房价上升趋势”的观点。同时,考虑到房价越来越高,越来越脱离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依靠炒作推高房价的房地产市场,是必然要出现反转甚至崩盘的,因此我在2006年9月提出了“北京房价将在后奥运会时期理性回归”的大胆预测,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节目播放了我的观点,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2008年奥运会临近,我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和其他媒体再次预测北京和全国房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