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随机应变才能赚大钱(1 / 2)

加入书签

俗话说“变则通”,小本经营就是要学会随机应变,只有学会随机应变,才能发挥小本经营机动灵活的优势,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小本经营而言,因为规模小,市场手段单一,并不具备引导消费潮流的能力,所以就要紧跟市场的变化,发挥机动灵活的优势。小本经营思变、求变、随机应变,方可保持活力,在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

内蒙古商人肖某就是一个随机应变,将小产业做大的典范。最初,肖某接管了一家已倒闭的制胶厂,该厂30多人,倒闭时欠下5万元外债,拖欠工人9个月的工资。

刚接手烂摊子的时候,肖某用集资的办法招收了多名工人,买了油毡纸把漏屋遮起来,暂时解决了厂房问题,又从工人家里借来生产工具,解决了设备问题。

正当他对制胶厂实施“起死回生术”时,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制胶业市场产品过剩,而皮革塑料制品行业的许多厂家为谋求更大利润纷纷转产。肖某得到这个情报后,脑子里立即就出现了一个“变”字。“变”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经过数次的调查和考虑后,权衡利弊,他决定从本地区兴旺发达的畜牧业打开突破口,以皮革制品杀出一条财路。

于是,肖某就地取材,用皮革制作自行车坐垫、手提包、背包、儿童书包、旅行包等产品,很快占领了市场。没多久,工厂债务还清了,工人工资补发了,小本生意获得了大利。

肖某取得这样的成绩,就是随机应变的结果。然而求变不能只停留在一时,要时刻保持随实际情况变化而变化。

肖某在取得这些成绩后,一些正在挣扎着的小厂都纷纷来参观。肖某敏锐地感觉到求变的时机又到了。他预感到这些来参观的厂家即将成为竞争对手,于是转而生产牛皮鞋、皮箱、山羊革夹克衫等。很多工人都来责问他:“这么畅销的产品为什么要停止生产呢?”肖某并没有多解释,只让他们等等看。果然,那些来取经的工厂,见肖某生产的原产品本小利大销售快,回去后争相大批生产,市场很快就出现了滞销现象。而肖某生产的皮革产品,依然很畅销。

这就应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道理,随机应变,经营才能持久。

尽管皮革厂办得比较顺利,新产品销路很好,但肖某依然求变。他预想到皮革制品有时会出现滞销现象,仅靠一种产品风险大,如果采取“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策略,那么一种业务不景气时,另外的业务就可以马上扩大,弥补损失。于是他决定再上一种新产品。

为了选择新产品,他四处奔走,了解市场信息。一张“首届A市骡马物资交流大会”的海报吸引了他。当地牛皮资源丰富,皮质又居全国之首,加工牛皮的念头便在肖某的脑中产生了。从市场上他又了解到“黄牛蓝湿皮”在外贸市场上是紧俏商品,于是他立即组织力量,很快就生产出了色泽鲜艳的黄牛蓝湿皮。当年,这一新产品就被一外商看中,当即与肖某厂签订了年供货5万张的合同书,由于肖某的产品质量好,又守信用,所以不久黄牛蓝湿皮就出口到日本、新加坡、印度等亚洲国家。

随机应变是小本经营的法宝,人随时代的步伐走,而生意应跟着市场信息变。然而随机应变也不仅仅是停留在把握市场的大方向上面,对于一些细节,小资本经营者也要做到随机应变。

一次,一位农村姑娘来到一个村办箱包厂,她要买一只结婚用的皮箱。厂里的业务员把她领到了制箱车间,那里有准备发到各个城市去的航空模压箱、旅游箱、轻便手提书箱、带轱辘的套箱等各式漂亮的箱子,可姑娘一个都没看中。

这一小小的举动,立即引起了箱包厂领导的兴趣,领导们经过思索和研究,将如何才能适应农村市场的需求、如何打开农村市场提上日程。农村是个广阔的市场,而自己的厂却没去占领它,应该把产品面向农村。

村办箱包厂立即组织力量设计制造出了色彩鲜艳、印有龙飞凤舞图案、带着乡土气息的皮箱。这种龙凤皮箱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很多农村经销店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前来订货。该村办箱包厂的产品迅速占领了农村市场,产值和利润很快大幅度上升。

此外,小资本经营者更要主动出击,寻找思变的市场和灵感。

温州的鞋商杜某有一次到外地出差,他看到一个购货员穿着一身职业套装,可脚上却踏着一双布鞋,这身装束很不协调。杜某不觉上前探问了一下:“您为什么不穿皮鞋?”

“脚气严重,没福气穿啊!”

这句不易被人注意的话却拨动了杜某随机应变的敏感神经:中国人生脚气病的多,这可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市场啊。自己的作坊应该转移经营方向,研制药物皮鞋,防治脚气病。

想到此,他立即向制药公司和有关科研单位取经、学习,并高薪聘请科研人员研制药物皮鞋。不久试验成功,经过上级科研单位鉴定,这种药物皮鞋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新产品获得了省级科技成果奖。皮鞋一闪亮登场,订单纷至沓来,杜某获得了巨大成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