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销售的“小捷径”:无中生有(1 / 1)
由于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低,对于小资本经营者来说,经营渠道有时不免狭窄,因此不得不暂时采取高成本低效益的营销战略,如上门推销,大打商品广告,向批发商和零售商让利等。这些方法通常需要“慢功夫”,很难使小资本经营者尝到“开门红”的喜悦滋味,因此,一招无中生有、变被动为主动的推销方法就应运而生了。
无中生有的目的在于:小资本经营者由被动寻找经销商、代理商变为经销商、代理商自己找上门来。这并非简单的谋略,必须要从产品定位中寻找到渠道开拓的突破口。
一个只有10万元的小公司,就是依靠这种方法,最后成为全国著名的IT企业的。
1997年,大连亚琪公司凭借着六七个人的力量,开发出了一套软件: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当时,这个方面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但由于自身名气并非很大,因此销售量迟迟没有上去,只在自家店面零零星星地卖着,没有代理体系,没有销售班子。
这一点,成了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亚琪的创始人胡诚深知,要打开市场,只有通过各地的软件代理商才能最快速地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所以要打开市场,渠道战是别无选择的首要战役。
胡诚通过对不同软件公司广告的分析,看到自己目前很难有充足的资金与时间进行常规宣传,这让他苦苦思考了一夜。经过彻夜的思索,突然,一个“无中生有”开拓渠道的计划呼之欲出,让胡诚想到了方法。
这个上午,胡诚开始进行自己的设想。他向《计算机世界》、《电脑报》、《中国计算机报》、《软件报》、《中国电脑教育报》五大IT媒体广告部先后打去电话,说:“我是大连亚琪电脑公司总经理,我们计划最近一个月内每期在贵报刊登一期整版广告,同时希望与贵报建立长期的良好合作。作为合作的起点,我们唯一的要求是每月刊登后支付广告费。如果可行,请您将广告发布合同传真给我。请相信,作为中国知名的IT厂商,大连亚琪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并愿承担一切违约责任。”
1997年的中国,软件市场中仅有微软等外资企业,国内软件厂商还并未全面爆发,几乎没有像样的广告。而大连亚琪公司的这一举动,胡诚情真意切,理由充足,五大媒体正中下怀,亦步亦趋。于是这一计划无一例外地被所有媒体接受,亚琪就此拉开序幕。
为了让目标确切、详实地了解到产品信息,胡诚放弃了请广告公司的想法,开始亲自撰写广告。这份广告上没有好看的画面,没有高深莫测的夸张,甚至没有普通广告必不可少的煽情,有的只是详细介绍亚琪MIS功能和优点的大篇文字:比如亚琪MIS是干什么用的;它能替你做什么;它能让你的企业在管理的哪方面上台阶。
说到底,胡诚的这些广告都是大白话,没有那么多的虚张声势。但这些文字却让用户一目了然,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它,并由此产生购买意向。胡诚在广告中最后强调:“亚琪MIS全国有售,如有需要,请致电我公司各地代理商查询、购买。”
为什么这么做,胡诚有自己的解释:其实中国老百姓最喜欢的购物方式,还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即使他们对产品再感兴趣,也没多少人愿意千里迢迢打长途电话,反复询问产品详情,再到邮局汇款,然后一直等到半个月后才能取货。
而这些,才是胡诚“无中生有”开列代理商名单的最大目的——他要把整个销售过程反其道而行之,让用户主动发动代理商,让用户催促代理商进货。
与此同时,亚琪MIS软件进入投产。胡诚和加工商、印刷厂一一签下正规合同,当然,唯一的要求同样是延期30天付款。亚琪资金一分未动,胡诚计划如约展开。一周后,第一轮广告全面刊出,第一批亚琪MIS准备就绪。在广告刊出后的第4天,第一家代理商就主动找上了门,亚琪仅用10天的时间就迎来了创业的“开门红”。
胡诚的这一方法,就是典型的“无中生有”。也许有些小资本经营者认为:这只是耍个小手腕。可是,想做好无中生有,也不是非常简单的。
要做好“无中生有”,就必须要准确定位,找到市场需求的切入点,这才是成败的关键。而是否有需求、需求的特点如何等诸多问题,都需要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才能得知。所以,行家建议,在你准备利用“无中生有”计策使自己的企业迎来“开门红”之前,一定要先做好市场调查,而且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以防止调查的盲目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