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增员 (4)(2 / 3)

加入书签

“你真是年轻有为啊,为我们湖南人争光了。我们很多人26岁还靠父母亲养呢,你很了不起。”赞美之后,简单聊了一下,他很开心,就互相交换了名片。最后我告辞,叫他第二天到我办公室来。

回去以后我准备了一套李浩经理的工资单,等他来。营销就是这样,你要有准备,如果没有作好成功准备就等于准备失败。因为我那时候的工资单不是很高,2008年大概是60万,而李浩有一个月的工资是27万!

小周来了以后,我跟他聊了一会儿,然后给他看李浩的工资单。

“27万!你们不错啊,做保险一年能挣20多万。”

“小周,你近视吗?”我故意反问。

“没有,我不近视啊。”

“那你再看一下。”

“一个月?一个月27万!打死我都不信,做保险能挣这么多钱。”小周显然没有想到,情绪有点激动。

于是我平心静气地对他解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挣到这么多钱,也不是刚来就能挣到这么多钱。我又拿出我最初的工资单给他看,诚实地告诉他,我之前才拿一两千块钱。刚才这个李浩是我们“老大的老大”,他现在一个月拿20多万很正常,还有比他更高的。这时候他相信了,也有点动心了,说你们做保险还真的有点搞头。我趁热打铁地说,一般小餐馆挣钱也是很难的,问他那个小饭店做得辛苦不辛苦,他说很辛苦,压力很大。我说人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现在很多像他这样的老板选择兼职做保险,我们团队中有20多个像他一样有抱负的老板。因为做保险很简单,早上过来开个会,一天两个小时,做的业务比花8个小时工作的普通业务员要赚得多,因为他们有比较广的人脉关系。更关键的是,哪怕他们最后不做保险了,而在保险公司学的东西,对小店的管理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他连忙说是。我告诉他,如果他过来学习,一定会很有收获,而且不会影响他的生意。

他觉得有道理,但又顾虑自己学历不高。我连忙打消他的想法,告诉他这个行业看的是能力,不是学历,叫他认真考虑一下。他表示有时间过来深入了解一下。不久他回了一趟老家,从老家回深圳后就打电话给我,说已经把那个小饭店转让了,要过来做保险。这个案例让我弟弟心服口服,再也不敢说增不到员了。

这些案例说明了增员的随机化。其实市场无限大,处处留心皆机会。

但是这里有一个观念一定要打破:很多人觉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增进来的人,后来又离开了这个行业,他的意义在哪里?其实这个人是很有价值的,因为没有目标的人可以帮助有目标的人去实现目标,他是来帮助你完成你的使命的。我自己就有亲身的例子:我增了5个人,他们把我“送到”主任的位置上;再增5个人,我又升到高级主任。我当初升主任时增来的人后来只有一个人留下来—就是我太太;升高级主任时也只留下来了一个人,就是刘江鸿经理。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的团队继续发展壮大,个人业绩也在上升。这就是领导的特性。

什么是领导?就是别人都倒下了你不倒,你就是领导。就像一个工厂一样,开工的时候那些工人会不会一直跟你干到老?不可能,干了一年两年,有些人转行,有些人回老家种田去了,但是你的工厂慢慢做大了,慢慢又有一些工人进进出出,但你一直是老板,你有一个铁打的营盘,铸就了你的基业。增员就是这样,有的人有一个误区:增来的人又都走了,最后有什么用?我现在可以告诉你:离开的人把你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就是增员的价值所在。

转介绍增员

人分四种:第一种是聪明的人,第二种是精明的人,第三种是高明的人,第四种是英明的人。

有一个说法,世界上95%的人都是聪明的,天生是傻瓜或者是天才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都是聪明的人,智商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精明的人”是什么意思?精明的人就是把聪明太显露在外,这个人一看就很聪明,给别人很精明的感觉。

高明的人就是把聪明藏起来的人,他懂得借力,是大智若愚的那

种人。

英明的人有魄力,能够看得很远,一般是领导人。比如毛泽东,他是英明的领导人。

从保险来讲,会作转介绍的人就是高明的人,因为他会借力。我在读高中的时候,看到《读者》上有一个故事(我是《读者》的忠实读者,从高中到现在,几乎每一期的《读者》杂志都要买),对我的启发特别大,后来在我们部门讲课的时候我经常引用。

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个爸爸,为了训练孩子与人合作或者说是借力的智慧,在孩子六七岁时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有一天,爸爸把孩子带到一个沙滩上,沙滩上面有一个七八十厘米深的坑,爸爸搬了一块很大的石头,大概有二三十公斤,把石头丢到那个坑里面,然后对孩子讲,如果他能把这个石头弄出来,就满足他的一个愿望。儿子听了很开心,于是就去搬石头,他搬不动,然后就拿棍子去撬,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