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扁平化世界、引爆点以及长尾理论(4)(1 / 2)

加入书签

在加德纳看来,缺乏以上一个或多个思维能力的人将会吃不少苦头。因为没有综合处理能力的人将被信息淹没,没有创造力的人将被机器所取代,缺乏道德的人会摧毁他们的组织并最终毁掉自己,而那些拒绝尊重他人的人会污染自己身边的环境。其中,加德纳尤其看重道德和尊重:道德需要通过专门的严格行为规范进行反复灌输,以避免贪婪和混乱(加德纳个人的道德影响,从商学院和经济学教员所采纳的行为规范中可见一斑);而尊重需要被逐渐灌输给每一个自认为专业的人员。此处他作品的论调极具个人化:加德纳是罢免哈佛校长拉里·萨默斯运动的领导者之一,理由是萨默斯几乎没有体现出对同事的尊重。(在我看来,尽管萨默斯很可能会反驳说,康奈尔·韦斯特将时间浪费在说唱歌曲上,而没有创作出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这才是对享有声望的哈佛教授的不尊重。)

加德纳第二个被压榨出来的成果是《改变思维》(2004年)。改变(你自己以及他人的)思维是一种随着我们变老而丧失的技能。小孩子是天生的思维改变者,而年龄带来固执、精神动脉硬化、神经网络和情绪固化。加德纳认为,克服思维改变阻力的最好方法是“表征重述”: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复述信息并不足够,你还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对不同的人进行复述。

加德纳拥有了商业受众后,淡化了自己对商业的批评。例如,人们积累“过度的财富”以及担心市场“本质上是非道德的”,这些在他看来其实都是错误的。相反,他认为企业需要接纳一种道德准则,以便将自身提升到类似教育或行医等高尚职业的高度。当加德纳屈尊抛开宏伟的抽象理念之后,便从企业界总结出了一些不幸的、陈旧的案例。为了说明他相信“尊重”,他重述着陈旧的例子:施乐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未能利用其辉煌的技术进行创新,是因为不同的研究团队互不尊重。他举出旧例子的时候,银行业—尤其是雷曼兄弟公司—正普遍地由于投资银行家与交易员之间的内部斗争而瓦解。

由此可知加德纳的确是不太熟悉商业界,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商业受众对他的支持。例如,多元智能的概念被票选为2007年管理理论中的“突破性理念”。加德纳很幸运地在心理学盛行之时,成为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相较于理解竞争优势及战略设计,许多时髦的管理者更感兴趣的是探索人们的心理秘密。加德纳也很明智地专注于最令商业受众兴奋的主题—创造力。为什么有些人会提出改变业务的想法,而另一些人却坚持单调的工作?如何能从不同的领域得出综合的想法?如何才能将创造性整合到企业的DNA中?加德纳之所以大受欢迎,原因与其说是他能够回答这些问题(这是值得商榷的),还不如说是商业界在不顾一切地寻找某位至少愿意提出这些问题的人。

“外来者”的启示

这些“外来者”的成功为管理理论行业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注解。研究任何一份世界最优秀的经济学家榜单,你很快就能发现上榜的经济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尽管他们可能是保守主义者,也可能是自由主义者;他们可能把凯恩斯视为天使,也可能视其为叛教者,但是他们全都是……经济学家:信誉良好的学术协会中的会员、拥有证明其身份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以及大量被他人引用的文章。然而若研究顶级管理理论大师的排行榜,你会发现不同的情形。有一些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理论家从未取得过商业研究领域的工商管理硕士或博士学位,你还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行业的冒牌者人数也日益壮大。

这说明了什么?你当然可以认为,这是该行业不成熟的又一个表现。经济学行业是不向那些没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人开放的,原因很简单,即经济学家们需要要求严格但一致公认的知识体系:当谈到掌握微分方程的重要性时,凯恩斯主义者和货币主义者的态度是一致的。但是你同样可以认为,这是管理理论行业充满活力的一个表现—它接纳外界的思想并且愿意看到百家争鸣。

我倾向于上述第二种看法。学院派经济学有时给人的印象是:它已经堕落成了一场玻璃弹珠游戏,是由有终身职位的内部人员娴熟操纵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学行业在对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预测方面表现得极其糟糕:原本就已预测失败,而一些经济学家还设计了促使危机产生的花哨金融技术,这只会让一切变得更糟。然而,管理理论行业对局外人的开放使它避免了这种僵化,也使新鲜想法不断冒出。鉴于该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安然等企业巨头的倒闭、公私混合型公司等非传统企业的崛起—管理行业得以在大量不同的领域中寻找解决方案,但其实这是一件好事。最有趣的问题并非开放在原则上是否是一件好事,而是这些新大师阶层是否会给他们的职业带来光和热。

撼动管理理论行业以及模糊行业边界的这些创业者,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现任者的敌意。这些记者大师同时惹恼了记者和管理理论作家,其中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同行的嫉妒。人们很少能忽视弗里德曼建造在7.5英亩土地上、占地1.14万平方英尺的豪宅,以及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