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管理巨兽(2)(2 / 2)
企业管理人员非常严肃地宣称:“通过控制,我们可以防止人们爱上他们的企业。”明茨伯格认为,类似的精神已经深入到政府高层们的灵魂之中。强调评估和问责通常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很多专业人士的工作是无法评估的),或者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一位学者可能仅仅是因为写了大量废话连篇的文章而得到升职(可以查看一下塞满大学图书馆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而一个外科医生可能会由于他的患者大量死亡而遭到降级,尽管,事实上正是他的高超技术吸引了最棘手的病例(才导致了病人的高死亡率)。专业人士之所以为专业人士,正是因为他们会运用判断力并自行维护专业标准;若将政府规定强加于他们身上,会摧毁对于他们来说最有价值的东西。
上帝归来
尽管遭受了这些失败和挫折,未来几年公共部门对于管理理论的需求仍然可能会增加。这是因为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国家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议题重新回归政治的核心。这场危机暴露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尽管有许多言论指出“大政府的终结”,但国家一直迅猛发展。在英国,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37%上升到2010年的超过50%。该危机还说服政客们开始思考公共开支的方向:如果没有严肃的改革,那么迅速老龄化的人口对政府的需求将令福利国家破产。
各个富裕国家的政府都着手平衡预算、削减开支、删减服务部门并为更严肃的改革制订长期计划。在英国,保守党领导的联合政府宣布实施精简1\/5政府部门人员的计划—这更甚于撒切尔夫人以往的大胆举措。其结果可想而知,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的盟友走上街头以示抗议。在法国,数以百万计各个年龄层的人士抗议对退休年龄的轻微调整;在英国,25万名公共部门的雇员在伦敦各地游行示威(一伙充当核心力量的无政府主义者砸毁了伦敦西区的高档商店和酒店);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成千上万的公共部门工作者占领了州议会大厦。德国语言协会2010年的年度词汇是“愤怒的公民”(wutburger)。
“愤怒的公民”的崛起,迫使政府面对一个它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敷衍回避的问题,即公共部门的生产率问题。怎样少花钱多办事?怎样确保所有用于公共部门的数十亿美元资金能够产生更好的结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私营部门的生产率增长了一倍多,但在同一时期,公共部门的生产率一直保持水平—在一些至关重要的部门甚至是下降的。美国在校学生的平均教育经费—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后—在2005~2007年间增加了一倍,但在标准化测验得分上取得的成就基本持平。政府意识到它们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选择:在适当的时机抛弃这一体制并积极面对一个增加税收及减少服务的未来,或者开始认真思考公共部门的生产率。
这样的现实正迫使政府重新拿起“大师”这个武器。政客们继续恭听这个世界的“癞蛤蟆先生”讲述渐进式改进的机遇及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尽管保守党人不愿意追随他们的前任领导人投入数十亿美元去购买新电脑)。政客们也更关注新一代大师,他们愿意询问更多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问题。有三套理念已经在政界引发众多关注,随着财政持续紧缩,未来数年它们很有可能会吸引到更多的关注。
适应网络
第一个理念是“维基经济学”。在《宏观维基经济学》(Macro-wikinomics)一书中,唐·塔普斯科特和安东尼·威廉斯将他们在巨著《维基经济学》(Wikinomics)中的思想拓展到公共部门。他们主张,互联网彻底降低了协作的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改造了私营部门,而且它可能会更加彻底地改造公共部门,即将国家变成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种各样的协作尝试可以得到实践,并能让公民从被动消费者升级为“生产消费者”(prosumers)。
网络正在将权力移交给普通民众。受够那些坑坑洼洼的道路了吗?你可以登录到“修理我的街道”网(fixmystreet.com)与众人一起发出声音。担心衰弱的父母吗?网上有数十个自助团体为你提供建议,并指导你如何顺利通过政府官僚机构的层层审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