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总结掌握管理(2)(1 / 2)
思考一下日本的“精益生产”体系。//WWW.SangWu.Net首发更新//百度桑*舞*小*说*网//20世纪50年代,日本制造业遭受毁灭性打击,许多行业被摧毁,而且遭受到结构性问题(原材料短缺以及空间不足),这使它们没有能力与美国的企业巨头进行竞争。于是,它们转而求助美国的质量大师,例如约瑟夫·朱兰和爱德华·戴明。结果导致了一场革命:日本发展出精益生产体系,使它们有能力比竞争对手更快地生产出有更少缺陷的货物。看上去似乎是不利的条件被奇迹般地转变成了优势。
有那么一段时间,仿佛日本将会横扫挡在它面前的一切。日本汽车制造商在世界各地兴建工厂,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在这样的竞争中濒临破产。然而日本的竞争对手通过模仿日本杰出的制造技术进行反击。美国汽车公司找到它们长期忽视的那些美国大师,德国汽车公司确立了品管圈和准时制生产。
并非所有的管理理念都能产生类似的好结果。一些技术最终成为“哑弹”,许多公司错误地运用甚至是那些最明智的理念。公共部门机构强行给雇员制定目标,结果发现那只会干扰他们的正常工作。银行向第一线员工“授权”,结果发现员工只会做出糟糕的决定。重要的是,别忘了安然公司曾是所有咨询公司的宠儿。
不过安然可能是个特例而不是普遍规律。一般来说,认真对待管理理论的公司要比排斥它的公司表现得更好。看一看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从美国的通用电气到印度的塔塔集团—你会发现对于管理理论,它们有着更胜于常人的好胃口。观察一下某些最成功的暴发户,你会发现他们具有将某行业的明智理念运用到另一行业的天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将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体系运用到其创作流程中,力图避免公司创作的枯竭,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好莱坞中最可靠的制作方。
国家也是如此。当然,印度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的突然崛起有许多原因,不过其中一个原因肯定是该国对于学习和消化管理理念的热情。印度人是世界上最积极的管理理论学生,世界各地的商学院充斥着大批极其聪明的印度人:哈佛商学院,美国资本主义的圣殿,现在的掌门人正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尼廷·诺里亚。印度公司似乎也痴迷于聘请大师以及快步追逐最新潮流。
管理理论也并非是许多批评家想象中的知识沙漠。管理理论家非常幸运地选择了这个专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公司已经确立了它们作为未来建筑师的地位,它们无疑要比政治党派或者公共部门的知识分子强大得多。过去的10年里,财政赤字大幅飙升,美国的力量遭到削弱,而美国政客却在争吵不休。然而,诸如苹果及谷歌等公司已经迎来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世界。公司必须适应,否则就会消亡。
商业的极端重要性确保了商业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管理理论家已经在努力适应世界上出现的三个最显著的改变。第一个改变是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不仅仅创造了改变世界的公司,也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图书馆放在我们指尖,并且将我们物以类聚地进行组合和链接。
第二个改变是新兴市场的崛起—不仅仅是金砖国家,还包括印度尼西亚、越南、土耳其和墨西哥。新兴市场的崛起有望比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崛起更加具有革命性。新兴市场的翘楚们在从信息科技产业到制造业的所有战线上,都对富裕国家的跨国集团发起了挑战。它们也创立了一个新的生产体系—节俭生产,有望降低许多日用品的成本,降低幅度不是只有10%,而是90%。
第三个改变是社会企业家理念的兴起。社会企业家驾驭商业技术来解决政府鞭长莫及的社会问题。他们正在拆除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慈善机构与商业机构之间长期存在的藩篱,他们也有望将同样的活力注入私营部门中早已司空见惯的“第三部门”。
这些改变将使管理理论面对一大批新企业形式和商业模式。新兴世界正与“企业集团”展开合作,这些“企业集团”过去在西方国家很普遍,然而现在仅仅留存多元化企业集团形式,诸如通用电气。企业的集团化是指多个通常意义上正规的独立企业,在多个行业里多元化经营,并通过正式联系(股权关系、共同的董事会成员、共同的商标名)与非正式联系(关键角色由创始家族的不同成员出任)的结合联结在一起。印度的塔塔集团拥有在汽车制造、农业、化学品、酒店、电信以及咨询领域的子公司,占该国将近3%的国内生产总值。韩国的三星集团将它的商标名贴在电视机、移动电话、微波炉和商船上。菲律宾阿亚拉集团(Ayala Group)将业务从房地产拓展到电信、金融服务、信息技术以及电子产业。这些集团集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猎头公司、品牌顾问以及游说团体等所有角色于一身,它们也娴熟于操纵政治及在不同领域间转移资本。
许多新兴国家也严重依赖国有企业。不久前这些不成气候的国有企业还被认为注定要灭亡,然而多种因素的结合—新兴国家的巨额储蓄、中东的石油储藏、对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