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武秩(1 / 2)
韩柳欧苏,固文人之最著;起翦颇牧,更武将之多奇。
【注解】:(韩)昌黎。(柳)唐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曾为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欧)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尝判滁州,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谧文忠。(苏)宋苏洵,眉山人,字允明,号老泉,长子轼,字子瞻,晚号东坡居士,谧文忠;次子辙,字子由,号峦城,晚号颖滨逸老,谧文定,父子皆有文名,时称三苏。(起翦颇牧)秦将白起、王翦。赵将廉颇,李牧,(详前)
【译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三苏,都是文人中特优的,吴起、王翦、廉颇和李牧,更是武将里奇能之才。
小范老子,腹中数万甲兵,西楚霸王,江东八千子弟;孙武吴起,方略堪讠夸,司马尉缭,机权莫测。
【注解】:(小范老子)宋范仲淹,字希文,夏人相戒曰:“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可以欺侮”。大范,是范雍。典出《宋史》。(西楚霸王)项籍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与叔父梁起兵吴中,粱败死,籍将其军,败秦兵,自立为西楚王,与汉高争天下,战无不利,末后被围垓下,退至乌江,亭长舷舟请渡,羽叹:曰:我率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卒,有何面目,再见江东父老,遂用剑自刎。典出《史记》。(孙武)齐人,孙膑之祖,著兵法十三篇。(吴起)卫人,著兵法六篇(方略)方是用兵之方法,略是用兵之谋略。(司马)司马穰苴,齐人,尝为齐将,破燕晋二国,后齐威王命大夫追论古时《司马兵法》附以《穰苴论说》,世遂称为司马兵法,计四篇。(尉缭)尉缭子,秦人,或云魏人,著兵法二十四篇。(机权)机是兵机,权是权变。
【译文】:范仲淹胸中藏着数万的甲兵,楚项羽渡江带了八千子弟兵;孙武子和吴起用兵的方略,很可夸赞,司马穰苴和尉缭子用兵的机权,深奥得无法猜度。
尚父六韬,有文武***犬之别;石公三略,有上略中略下略之分。
【注解】:(尚父)就是太公望。(六韬)韬,兵法也,六韬,书名,是太公同文王和武王问答的言语,计文韬十二篇,武韬五篇,龙韬十三篇,虎韬十二篇,豹韬八篇,犬韬十篇,共六十篇。(石公)就是黄石公。(三略)一名《索书》,本太公所作,黄石公尝推演其理,传授张子房,后世就称为黄石公书,惟《四库总目》说他的文义不古,恐是后人依托的,共三卷。
【译文】:太公望着六韬、有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的分别;黄石公传三略,有上略,中略,下略的不同。
苗猎狩,四时以简车徒;虎貔熊罴,三军以张威武。
【注解】:(%苗弥狩)都是田猎的名称,春猎叫%(音搜)搜取不孕的禽兽,夏猎叫苗,除去害苗的禽兽,秋猎叫弥(音险),弥是杀,取秋气庸杀的意义,冬猎叫狩,狩是守,取设罟守取的意义,典出《左传》。(简)是选。(车徒)事是兵车,徒是步卒。(虎貔熊黑)都是猛兽。“如虎如貔,如熊如罴”。语出《书经》,是喻将士勇武的意思。(三军)详前。
【译文】:春%,夏苗、秋猎、冬狩,四季依此来选择兵车和步卒。如虎、如貔、如熊、如黑,三军将士,以此张扬威武。
开府元戎,即都督总兵之号,参戎都阃,即参将都司之称;游击守备,有游戎镇抚之名,守御把总,有千侯百宰之誉。
【注解】:(开府元戎)提督是一品,官称提戎,又称大开府,总兵二品,称大总戎。(参戎都阃)参将称大参戎是三品,都司称大都阃,是四品。(游戎镇抚)游击称大游戎,是三品,守备称大镇抚,是五品。(千侯百宰)千总称大千侯,是六品,把总称大百宰,是七品。
【译文】:开府、元戎,就是都督和总兵的别号,参戎、都阃,就是参将同都司的称呼;游击和守备,有游戎镇抚的别名,守御同把总,有千侯百宰的美誉。
以车相向曰辕门,显揭战功曰露布,刻日交锋曰对垒,议和释怨曰行成;战胜班师曰凯旋,战败奔走曰追北,为君泄愤曰敌忾,为国纾难曰勤王。
【注解】:(辕门)详前。(露布)打胜仗后,写捷报书布告天下,书不封口叫做露布,晋袁宏倚马作露布,手不停笔,一霎时成七纸,典出《晋书》。博永上马杀贼,下马作露布,典出《南北史》。(刻日)是约定日子。(对垒)垒是营盘。(行成)就是让和,二字见《左传》。(凯旋)凯是得胜歌,旋是回来,“裴行俭大破突厥,振旅凯旋。”典出《唐书》。(追北)兵败叫北,“项羽追北”,语出《史记》。(敌忾)忾音恺,是怒,是敌御君所恨怒的。“诸侯敌王所忾”,语出《左传》。(纾难)是纾解患难的意思。(勤王)朝廷有难,外方带兵入卫叫做勤王,二字见《左传》。
【译文】:兵车相对叫辕门;明示战功,叫露布;约定日期,双方交战叫对垒;议定和约,弃释前怨,叫行成;得胜回来叫凯旋;战败逃走,叫追北;替朝廷御敌泄愤叫敌忾,为国家平除患难,叫勤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