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武秩(2 / 2)

加入书签

独立大树下,冯将军不炫战功;劳军细柳营,汉文帝方知将略。

【注解】:(冯将军)后汉冯异字公孙,光武帝定天下,诸将论功,异独立大树下,军中称为大树将军,典出《后汉书》。(炫)是自己显耀的意思。(细柳)地名,汉文帝时,因边界上有兵警,命刘礼屯兵灞上,徐厉屯兵棘门,周亚夫屯兵细柳,文帝亲往劳军,先至灞上棘门,二人出迎,都极恭顺,后至细柳,守营门的,不放帝入,说道,“军中只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得亚夫令,才放帝入,亚夫谢罪,帝赞叹道:“贞将军也,昨过灞上棘门,如儿戏耳。”典出《汉书》。

【译文】:论功行赏时,冯将军独立在大树底下,一点也不夸炫自己的战功;汉文帝慰问细柳营周亚夫所守的地方后,才知道真正武将的谋略是什么?

庸主侈言兵众,投鞭可以断流;英流自荐才奇,处囊便当脱颖。

【注解】:(庸王)是昏庸的君主。(侈言)是夸口的言语。(投鞭断流)晋时秦王苻坚率兵三十万伐晋,兵至寿阳,晋谢安的侄,名叫谢元统师八万,至淝水御敌,坚说:“吾以百万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后为谢氏杀得大散,典出《晋书》。(英流)是英俊一流人。(脱颖)颖是锥的末端,战国时毛遂自荐于平原君说:“士人处世,如锥处囊中,其末立见”,遂说:“使臣得处囊中,将脱颖而出,非但末见而已”。典出《史记》。

【译文】:苻坚自夸兵士众多,可以投鞭断住流水;毛遂自荐才能奇特,若锥处囊可以脱颖。

国士无双,受辱于胯下;孺子可教,进履于圮桥。

【注解】:(国士无双)萧何荐韩信于汉王,曰“诺将易得,如韩信者国士无双”,王乃拜信为大将,典出《史记》。(受辱胯下)韩信幼时,市中有少年欺侮他,对他说:“你若不怕死,就刺我,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信俯出胯下,典出《史记》。(进覆圮桥)圮音移。张良幼时游下邳,圯桥上遇一老人,鞋落桥下,回头良道,孺子替我取来,良既取到,又替他穿上,老人喜道,这孺子可以教训了,于是传他太公兵法,典出《史记》。

【译文】:韩信是天下无双的国士,亦曾受过胯下的耻辱;圮桥上的老人曾说张良是孺子可以教导,因此张良会帮老人穿鞋于圯桥上。

隐迹为牧豕奴,卒膺长平之秩;降身为屠狗辈,竟启舞阳之封。

【注解】:(长平)地名。汉卫青幼时牧豕,因出塞有功,封长平侯,典出《汉书》。(舞阳)地名。汉樊哙屠狗为业,从汉高祖定天下,封舞阳侯,典出《汉书》。

【译文】:隐迹为牧豕家奴,后来却膺受长平侯的爵秩;降身为屠狗贱业,后来竟大启舞阳侯的封荣。

求士莫求全,毋以二卵捐勇将;用人如用木,勿以寸朽弃良材。

【注解】:(求士)是求贤士。(求全)是要他件件都好,没有一处不好的地方。(二卵)是两个鸡卵。(捐勇将)捐是弃。于思在卫国做官,举一可为将的人,名叫苟变,卫国的君说:“吾原知这人可以为将,但是前次派他到乡间收税,他会食民家两个鸡蛋,所以不用他”。(用人如用木)子思道:“圣人的用人,好像匠人的用木,这木是可以做大材的,决不因他有尺寸的朽腐,就弃了它。”典出《史记》。

【译文】:求士不必求其样样完备,不要因为食用民间二个鸡蛋这等小事,就弃置有勇略的武将;任用人就像用木一般,不要因为有小少的腐朽,就丢弃大部分都是完好的木材。

总之君子之身,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宁学淮阴之将兵,多多益善;毋为平原之从者,碌碌无奇。

【注解】:(淮阴)地名,汉韩信本封齐王,后降为淮阴侯。(多多益善)汉高祖和韩信论诸将能将兵多少。高祖问韩信道:“我能将多少?”韩信道:“不过十万,”高祖道:“那末你能将多少?”信道:“臣多多益善”。典出《史记》。(平原)地名,战国时赵国的公子赵胜,封平原君。(碌碌)毛遂为平原君门客,三年,未见所长,秦攻赵,赵使平原君到楚国求救,平原君要在门客中选文武俱备的二十人随行,只选得了十九人,毛遂便在平原君处自荐,平原君勉强带了他去,到后来,平原君同楚王议久不决,看来楚王终是不肯发兵,毛遂便按剑上去,痛切的陈说利害,并把楚王奚落一番,楚王又是惭愧,又是畏惧,就允许了。在结盟的时候,毛遂手招十九人上殿道:“公等碌碌,因人成事,现在可以一同歃血了。”典出《国策》。

【译文】:总之,君子的立身之处,可以大也可以小,丈夫的志气,能够屈也能够伸;宁可学淮阴侯的统兵,越多越好,不要做平原君的从者,庸碌无奇。

自古英堆,难以枚举;欲知兵略,须谙韬钤。

【注解】:(枚举)是一个一个的举出。(谙)是明白。(韬钤)和韬略同,就是兵书。

【译文】:自古以来的英雄豪杰,一时不能遍举,欲知用兵的方略,必须明白兵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