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父子(祖孙类附)(2 / 3)
无忝所生。
【注解】:(菽水)“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语出《礼记》,菽是豆的总名。(义方)义是做事合宜,方是方法,卫庄公溺爱州吁,石猎谏道:“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典出《左传》。(绍)是接续的意思。(箕裘)箕是簸箕,裘是皮衣,“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良治之子,必学为裘”,语出《礼记》,是说良弓挠角成弓,其子必先学屈柳为箕,才会做弓;良治溶金补器,其子必先学补缀袍裘,才能做冶工。(克昌厥后)语出《诗经》,是说能昌盛他的后代。(缵戎祖考)语出《诗经》,钻是继,戎是你,就是继续你祖先的功业,(忝)是辱,“无忝尔所生”。语出《诗经》。
【译文】:只要心存孝道,就是只用粗陋的豆子和清水也足够博取双亲的欢欣,这就是贫穷之人奉养父母的乐趣,教诲子女以义理为立身处世的方法,这是贤父爱护子女的慈心。继承我的事业,才能够使后世昌盛;延续祖先们的基业,才不敢于辱没双亲的声名。
具庆下表父母俱存;重庆下,谓祖孙相继。诒厥孙谋,乃称燕翼,绳其祖武,是谓象贤。
【注解】:(具庆下)(重庆下)父母都在称“具庆下”,祖父母同父母都在,称“重庆下”,母亡父在称“严待下”,父亡母在称“慈侍下”,父母都亡称“水感下”。(诒谋)(燕翼)“诒厥孙谋,以燕翼子”语出《诗经》,诒是遗传,谋是计划,燕是安,翼是敬,是说遗传好的计划,使子孙能安能敬的意思。(绳其祖武)语出《诗经》。绳是继,武是步,说后人能继续先人的遗迹,才算得孝。(象贤)二字出《书经》。就是说子孙能像先人贤德的意思。
【译文】:父母都在世,叫“具庆下”;祖孙同堂,共享天伦,叫“重庆下”;遗传给子孙们好的处世谋略,使之能安能敬,这就叫做“燕翼”,接续祖先的遗迹,是所谓的像先人的贤德,常称为“象贤”。
家有令子,庆麟趾之圣样;室有佳儿,羡凤毛之济美。王右军分甘自娱,郭汾阳问安惟颔。
【注解】:(令子)令,善也。敬词。令子即美称人子。李商隐《上杜仆射诗》“过庭多令子”。(麟趾)“麟之趾,振振公子”,语见《诗经》;麟是仁兽,他的足趾,不踏生虫,所以做诗的人,拿旭来譬喻公子的仁厚,振振,是仁厚的样子。(凤毛)晋谢凤有文名,子宗超也工文章,晋孝武帝赞叹他道:“宗超殊有凤毛”(济美)济,助也,济美即助美也。(王右军)就是王义之,尝牵诸子,抱幼孙,有一甘味,大家分食,典出《晋书》。(娱)是自寻乐趣。(郭汾阳)就是郭子仪。子孙数十余人,早晚问安,他竟认不清楚,只好含糊点头。典出《唐书》。(颔)就是点头。
【译文】:家里有了令子,如同麒麟有趾,显出他仁厚的祥瑞,室中有了佳儿,好像凤有毛,可以助文彩的华美;王义之同子孙分甘,藉此聊以取乐,郭子仪儿孙满堂,不能一一认得,故每逢子孙问安,只以点头示意而已。
和丸教子,仲郢母贤;戏彩娱亲,老莱子孝。毛义捧檄而喜,感亲之在;伯俞被笞而泣,痛母之衰。
【注解】:(和丸)唐柳仲郢(音影),字谕蒙,母韩氏,尝和熊胆丸佐郢夜读,后来果成大器,典出《唐书》。(戏彩)老莱子年七十,身穿五色衣,学幼童样,拿来薄取父母的欢心,典出《高士传》。(毛义)后汉南阳人,奉府檄补安阳县,喜动颜色,张奉因此看不起他,后来义母亡,送不仕,奉叹道:“义往日之喜为亲也”。典出《后汉书》。(伯俞)汉韩伯俞至孝,有一天,母笞责他,他忽然泣下,母曰:“往日杖汝不泣,今何以泣?”俞曰:“往日杖痛,知母健康,今母力衰不能使痛,是以泣也”,典出《汉书》。
【译文】:和熊胆为丸,教儿夜读,是柳仲郢母的贤德,穿斑衣戏舞,博取亲欢,是老莱子的孝顺;毛义捧了府檄大喜,是因母亲还健在,韩伯俞受了笞杖忽泣,是痛母亲已力衰。
慈母望子,倚门倚闾;游子思亲,陟岵陟屺。家督斯堪主器,门子乃能克家。
【注解】:(倚门倚闾)门是家门,闾是街口的门,王孙实的母亲,对王孙实说:“汝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典出《国策》。(陟岵陟屺)咕音护,屺音启。登高叫陟,凡山无草木的叫岵,有草木的叫屺,“陟致岵兮,望父号,陟彼屺兮,瞻望母兮”,语出《诗经》,这是孝子思念父母的诗。(家督)就是长子,长子督理家事,所以叫做家督,“家有长子曰家督”。语出《史记》。(主器)器是祭器,“主器者,莫若长子”,语出《易经》。(门子)正室嫡子叫门子,是代父主持门户的意思。二字见《周礼》。(克家)“子克家”语见《易径》,是克振家声的意思。
【译文】:所谓“倚门倚闾”眺望,是指慈母盼望儿子归家的意思,诗经的“陟岵陟屺”登高瞻望,是指游子异地思念父母的意思。家中有长子,才能够主持祭祖的典礼,有了正室嫡子才能够代父当家。
父期其子曰充闾,子胜其父曰跨灶;宁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