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力辩百儒定出征(1 / 2)
事情是定下了,我又把白日里宫门口小喜儿的那番对话再说与段非烟听,
末了才发表自己的见解:他刚才那番话,不知道是他的意思,还是忽律衮祈的意思,
如果只是小喜儿的意思,那只是他揣摩了忽律衮祈的心思,为我指点一条讨好皇帝的路,这般心思不难猜,后宫之后皆以为公主是要嫁给我,我娶公主是早晚的事,他要曲意逢迎,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是忽律衮祈的意思,那背后的深意就不言而喻,他要我出征,并且要我大胜而回,这个大胜,说不定是以夏国半壁江山为战利品的,
段非烟的意思和我一样,只是他比我更多了深一层的考虑,原本以为忽律衮祈是个善茬,照这样看來,这才是三国帝王中,真正有大智慧的一个,
想通了这些关节,我不禁唏嘘浑身冒冷汗,我遇到的这些个男人,个个腹黑狡诈演技出众,我游离在这些人中,百年难遇的人物个个给我遇到了,真是“天大”的幸运,
第二日上朝,我和段非烟都传了铠甲,一身整装进入朝堂,吴蒙因封了侯爷,官府自然再不能跟我们一样,只着了石青色的朝服,也随着我二人进殿,
今日照例是继续昨日未完成的话題:是否引兵相助夏国,
高寒还是坚持昨日的观点,坐山观虎斗,楚国独自相安,吴蒙这一边也坚持出兵相助,不能坐视燕国独大,两边吵得狠了,只差在金銮殿整个头破血流,
只是今天不同,双方争执到了白热化,忽律衮祈忽然开口问我的意见:“苏爱卿,你从昨日到今日一直一言不发,不知对这件事有什么感想,”
“回禀皇上,臣昨日一言不发,是因为一直在想一个成语,可惜,一直沒想明白,所以沒敢开口,”我上前一步,压低了头抿嘴,做出一副苦恼的样子來,
“哦,”忽律衮祈单手支额,脑袋轻轻偏向一边,语音含笑,恰到好处的表示自己的好奇:“那苏爱卿今日可想明白了,”
我沒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題,反而侧了身,对着高寒微微一笑,一脸诚恳地扭头对忽律衮祈道:“传闻高丞相当年连中三元,高中状元入仕,可谓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苏秦还沒想明白,正好向高丞相请教一二,希望皇上可别怪我无知,”
忽律衮祈轻笑两声:“有何不可,”
“苏将军请说,老臣若知,定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高寒被我旧事重提昔日风光,脸上大大有光,对我的态度也好了许多,也配合着笑道,
我侧身看了看段非烟,他维持着血杀人前冰冷的模样,只是看我的眼神多了些许纵容,一眼扫过,目光落到高寒脸上,
我堆起笑脸问:“是这样的,前日苏秦无意中翻看兵书,见到有个词语叫做唇亡齿寒,苏秦却怎么也想不起來,这个成语是个什么意思,丞相能否解一解我心中的疑惑,”
高寒不疑有他,轻轻捋了捋自己的或许,嘴角上挂了丝讽刺的笑,眼神轻飘飘地快要飘到天上去:“这有何难,唇亡齿寒,说的是嘴唇沒了,牙齿自然就会感到寒冷,它源自于《左传?僖公五年》,说的是春秋时代,虞国借道给晋国,让晋国得以灭了虢国,最终自身反被晋国所灭的故事,后人用它比喻利害相关,有……”
高寒说道这里,突然就顿住了,他已经反映过來我的用意,瞪大了一双眼睛气呼呼的看我:“苏将军,你这是戏弄老夫,”
我自然是知道唇亡齿寒这个典故的由來的,
春秋时期,晋国准备攻打虢国,但是要攻打虢国,就必须要经过虞国,晋国国君不知道如何才能让虞国国君同意借道,便问事群臣,
大夫荀旬息献计把美玉宝马送给虞国国君,晋献公采纳了此计,奉上宝马美玉,外加一群美人给虞国的国君,
虞国的贤臣宫之奇劝国君不要借路给晋国,否则大祸就会降临到虞国的头上,他认为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就像车子和车旁的夹板一样紧密,两者依存才能稳固,正如谚语说“唇亡齿寒”,如果嘴唇都沒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虢国和虞国两小国至今存亡,正是依靠彼此的力量,如果虞国借路给晋国去打虢国,虢国早上灭亡,虞国就会在晚上被吞并,
这番厉害的呈词虞公却沒有听进去,他贪图晋国送來的美玉宝马,把路借给了晋国,
晋国派荀息带兵借道虞国去攻打虢国,正如宫之奇所说,晋国把虢国灭了之后,回來时顺便把虞国也消灭了,收回了美玉宝马,正所谓得不偿失,
我如今引用这个典故,也并不是真的只是说个故事给朝上朝下所有人说而已,
是以高寒说完,我就打断了他的话:“高丞相息怒,非是苏秦有意戏弄,而是因为苏秦敬重丞相的学识为人,让丞相说一说这个故事,经由丞相的嘴里说出來,自然比苏秦说得更加透彻了然,”
高寒的脸色稍霁,哼了一声,扭头退回了自己的位置,
我这才转身面对忽律衮祈,朗声说道:“皇上,臣认为,如今楚夏燕三国鼎立,实则是最好的平衡,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