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劫难(1 / 3)
但他和林中野绝想不到,此时,鞍山已破!
每个人都知道襄阳决不能丢,无论这场变局中的哪一方都很清楚此城的得失对于彼此意味着什么,尔朱大石若不是看透这一切又怎么会这么愚蠢的将自己放置在一个绝地中呢。
然而,沈庆之的动作实在太快。
或者说江东的动作实在太快了。
就在沈庆之当夜破灭羽偲才这支鞍山的精锐预备后的第二日,李默便带领左一军抵达了前线。
看到李默抵达,沈庆之不禁狂喜,经过一夜一日的攻杀,鞍山城在粗制滥造的投石车的蹂躏下已经完全不成样子,淮左士兵也早已丧胆,等李默这部人马一加入,城上士兵哪个还不知道大势已去,不久,霍卫青又心急火燎的催来不少军需,等大批的火油抵达前线,当夜的鞍山变被江东军马烧成了火山。
在开战之前,没有人会相信尔朱大石能赢,但也没有人想到他会败的这么的快…
这是第三天夜了。
也是沈庆之给自己的最后期限。
比起他记忆中那些残酷国战的场面,这次以两倍兵力围困一城的死局战争不过是场小儿科而已,但这次战争的意义却非比寻常。
因为这是这些年轻的江东士兵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战,孙正川部在北岸的烽烟犹未点燃,南岸的烈火却已经焚空!
战至此时,尔朱大石都已经毫无斗志,只可惜,慕容铎的水师正拦于江面,他便是北逃也无路可逃,他都如此,何况那些士兵,在这种局面下,失去羽偲才帮助的尔朱大石对部下的控制终于彻底崩盘,到了凌晨,当城下士兵再次准备发射火油石块时,城内忽然爆发出一阵喊声,依稀是“降了”
再等不久,就有一队将校摸样打扮的人,挑着白旗冲出城来,这次,城下的江东士兵们听清楚了,他们在喊:“尔朱大石已死,我等投降,汉人不杀汉人。”
沈庆之闻言心中冷笑,对身边的李默道:“李大人,等会将这些人全部扣下,所部打散,逐次押过江去,集结完毕后向襄阳东门进发,必须在明日夜前抵达。”
是他叔辈的李默道:“是。”
沈庆之感觉的出他的恭敬,忍不住看了李默一眼,李默低声问:“大人可是要去襄阳。”
“还是叔父了解我啊。”沈庆之笑道,曾几何时的少年,如今已经成为了冠军江东的统帅,他随即点头说:“等会我就带人登船前往襄阳,由历中原配合你完成这些事情。”
“那么大人带哪些人去?”
“我带霍卫青部和亲卫一众先去。”
李默想了想又问:“大人,假如张卫国…”
“张卫国断不会投降,张镇远却未必肯那么顺从,所以时间紧迫。”
见沈庆之想到这一点,李默再无话说,沈庆之带着他则跃马向前,亲自抵达河沟边,看到他来,那群刚刚还站着的淮左将校立即跪了一地。
沈庆之冷冷的看着他们,问:“刚刚是谁说的汉人不杀汉人?”
带头的淮左骁骑校伍德脸色有些发红,好在夜深别人也没注意,沈庆之接着又问:“尔朱大石怎么死的?”
“回大人,尔朱大石知道死罪难逃,半刻之前在府内横刀自刎了。”
“可有遗言?”
“…回大人,尔朱大石未曾留有一言。”
未曾留有遗言,他这是对这个世道伤心透了吧,对于这样的大燕忠臣来说,这样也许是种解脱,沈庆之在想,霍卫青急急忙忙策马过来禀报他北上部队已经集结完毕,这些淮左将领闻言心中暗惊江东这次动作之大,沈庆之则在对他们厉声道:“你们跟随尔朱大石屡屡侵扰江东,本要将你们斩杀了事,只可惜若非不得已,我一向不和同族挥刀!”
他虽然声色俱厉,但从他口风里,伍德等已隐隐感觉出些神马了,等他这段话一路,伍德等立即叩首说愿意将功赎罪。
霍卫青听的不齿,心想你们这群货想帮忙老子还不敢用呢,趁早打散了交给后面的…忽然他听到他身边的沈庆之道:“好,既然你们有此心就好。”
随即指着身边的李默,告知自己的要求,报了名的伍德连忙发誓,说愿听从大人一切安排,一定北上后拼死血战,以将功赎罪。
这些人在燕朝当久了官,就算跟着相对出类拔萃的尔朱大石,也脱不了一身的官场气,说起来漂亮话来是一套一套的, 浑身上下却难见半分钢骨,和他们相比,站在一边的胜利之师,江东新锐们就如铁铸的一样,隔着数米也能嗅到年轻汉子们从身体里散发出的血性气味。
在一边的霍卫青默默的看着,再转过头去,他的部下们头戴白羽,正整齐的向鞍山渡口方向继续开进中,这些年轻的子弟们啊,此去,要多久才能还乡呢,霍卫青看着看着有些入神了,安排完诸事的沈庆之从他身边跃马过时轻抽了他一下,霍二才反应过来,连忙转头跟上去,挤到沈庆之身边问:“大人,那些家伙你准备怎么安排?”
“放在襄阳东门,让他们和燕军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