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斩夷大会14(1 / 2)

加入书签

“至于绍武皇帝,登基仅仅四十余日,便遭清军剿灭,那也没甚么可说的了;永历皇帝在位最久,也曾得大顺军襄助,夺回了贵州、云南、两广、四川等地,甚至连山西、甘肃、陕西等北方省份也控制了一些,奈何永历皇帝昏庸无能,全无经邦纬国之才,致使朝中大臣勾心斗角、互相攻讦,极尽自戕之能事,其后虽又得大西军以及郑成功的军队匡助,颓势却也无可挽回了……”

此时只听东首一座草棚之中忽有一人大声说道:“何山主此言差矣!”何指张目望去,见是天地会中的一位人物,此人豹头环目,身材高大,身着一袭赤色熟罗长袍,威风凛凛,立在当地,正是洪顺堂堂主徐炎。

天地会中共分青莲、参天、宏化、洪顺、家后五堂,每位堂主皆身负绝世武功,在江湖上地位名望颇高,仅此于天地会山主洪二和尚之下。何指见徐炎插口讲话,当下却也不敢小觑了,抱拳行了一礼,问道:“徐堂主何出此言?”

徐炎拱手还礼,口中说道:“在下以为何山主之言有些不妥。”何指道:“哦?倒要向徐堂主指教。”徐炎道:“不敢。当年永历皇帝倚仗大西军于两广一带抵抗清军,功劳昭彰,后又得延平王郑成功出兵取得泉州及护国岭大捷,几场仗打将下来,可说是给鞑子吃了不少的苦头,永历皇帝伟绩如许,又怎能说是‘急功冒进’了?”

何指听他言辞咄咄,似是对自己出言讥贬永历皇帝庸愦无为一事大是不满,心念一动,忽地想到:“据闻天地会极是尊崇永历皇帝,更私谥其号为出皇帝,自己这般大指其非,可说是无意间得罪了天地会。”

他自从练了《武经总要》上的内功心法,武学修为大进,原也不惧天地会中人,只是今日召集天下群雄,所为乃是斩杀索旸,以号令江湖上一众豪杰揭竿起事,如若得罪了天地会这等江湖上数一数二的大帮会,未免于反清大业不利。当下微微一笑,说道:“徐堂主之言甚是在理。此事原也怪不得永历皇帝,抗清未能得逞,实是要怪到另一人头上。”

徐炎一怔,问道:“那人是谁?”何指道:“此人便是张献忠义子,被其封为平东将军的孙可望。”徐炎一听到“孙可望”三字,登时恍然大悟,不住点头道:“嗯,很是,很是。”

原来那孙可望乃是贫家子弟出身,后随大西军起义,便被张献忠收为义子,改姓了张。此人机敏百变,性情阴狠,残暴善妒,与大西军另一名将军李定国不合。这位李定国将军原也是张献忠义子,张献忠死后,李定国便率大西军余部入滇,辅佐永历皇帝,联明抗清,很是一位忠勇好汉。不料永历十年,孙可望密图篡位,一面谋害与其势力不相伯仲的李定国,一面大造宫殿,妄图逼永历皇帝退位,建立“后明”,此事被李定国知悉后,孙可望生怕夜长梦多,便率十六万大军直抵曲靖,要与李定国决一死战。谁知会战之时,孙军将士全数倒戈,孙可望仓皇之下,带领三千余骑狼狈遁逃,投奔了其时镇守长沙的叛明降将洪承畴,并带去了贵州军图以及无数机密军情,教清军尽悉大西军虚实,后来顺治皇帝才得以派三十万大军长驱直入,击溃李定国,摧毁永历政权。

何指说道永历朝覆灭要怪孙可望,也是有凭有据,并非信口胡诌,徐炎听了,深觉大合自己心意,是以不住点头,暗道不错。

何指见徐炎不再作声,又道:“彼时永历朝根基未稳,孙可望便起了不轨之心,可见此人急不择途,终将明朝一片大好形势毁于己手。现下思忆起来,也是由于‘急功冒进’之故。”群雄听了,纷纷点头称是。

何指说道:“至于后来延平王从荷兰人手中夺回台湾,作为反清基业之时,其势已衰,再也没能对满清构成甚么威胁了,因此上须也怪他不得。”他知数十年前,天地会中有不少人曾是郑成功麾下,于是特意说了这番话出来,一来为郑成功寻辞开脱,二来也是给天地会戴了一个大大的高帽。

这时只听鲍文光问道:“何山主,眼下当务之急,应是商议起兵抗清一事,却来讨论这些前人之失作何用处?”

何指微微一笑,说道:“鲍兄若出此言,那适才在下这番言语便算是白说了。反清大业说来容易,若要着手去做,那可就难上加难。以往说起抗清诛夷,人人都大表赞同,纷纷说道要上战场大杀鞑子,以泄心头之恨,但百余年来,咱们杀的鞑子还少么?只怕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了。杀了这许多人,却也不见满洲人退出关去,便是杀得人再多,又有何用?”

鲍文光道:“那依何山主之见,该当如何是好?”何指微一沉吟,说了八个字出来:“步步为营,不忙不暴。”不待鲍文光发问,又道:“这八字虽不甚晦涩难懂,却也着实不易施为,刚刚在下所讲,便是前车之鉴。”

饶令德忽地插口道:“这‘步步为营,不忙不暴’八字说得极有道理,何山主之意,想必是说大伙儿不可操之过急,应当一步一营,慢慢地驱走鞑子。好比咱们今日打败了扬州守军,明日就不可能将徐州的鞑子也赶跑了,这两地相隔数百里,一夜之间又怎赶得及?正所谓‘兵贵神速’,却也不急在这一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