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聊斋缘(一)(1 / 3)

加入书签

士禛道:“这人你也知道,淄博聊斋先生。”“啊?”杜振声惊道,“蒲先生也来啦?”王士禛点点头道:“京城有个大贾来信说有意刊印留仙的《聊斋志异》,我二人就是来商量这件事。虽神怪之事古来就有人写,但如留仙这般写得生动深刻者,却是古无先例,可谓开一派之宗。写的虽是话妖狐鬼之事,未尝没有人世道理。这样的书,本不该让它沉寂至今,但留仙乐贫,其余人都是传抄观看,也不能成气候,我亦爱莫能助。我们二人现今都已到古稀之年,眼看这一桩心事要带入黄土,没想到这时有人愿意商量刊印之事,因此我们必得亲自来看看。倘若能谈拢,留仙这辈子也算了一件大事。过了数百年后,作者之名必会随之流芳。”

王士禛说到此笑了笑,“那么我给他此书题的诗便也附龙尾升天了。”留仙是蒲松龄的字,蒲松龄又号柳泉。杜振声知道王士禛所说的题诗指的是蒲松龄来请他题诗时,王士禛为《聊斋志异》踢的四句诗,这四句诗是,“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而三百年后郭沫若对蒲松龄及此书的评价则更高,郭沫若评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一语双关,评得深刻。杜振声受业于王士禛三年,对他与蒲松龄的交情多少知道,王士禛认为科场不得意的蒲松龄是个奇才,所以才尽力帮他。《聊斋志异》刚成书没多久,王士禛担心此书被人看轻,还曾特意在书上写上“王阮亭鉴赏”五字。他诗名盛大,这是借自己的名气为蒲松龄宣扬。杜振声听说《聊斋志异》有刊印之机,也为两位老先生高兴,又问:“老师今日怎么会到贡院去?”士禛笑道:“我们来京有七八日,到那商老板府上,没见着他本人,只见了他儿子。他儿子看来不大清楚这事,也不能做主,让我们等他老子回来再商量。我们闲着无事在城中喝茶逛街,想起今日是你出棚的日子,便过来看看。眼看贡院前都可设网罗雀还不见你出来,我当你没来考呢。”杜振声腼腆一笑。王士禛又道:“我来京前去看了令高堂,令尊让我转话给你,说道他身体渐好,家中一切也好,让你不必挂心,用心应考。”杜振声想到养父母在家生活艰难,不禁心里一酸。王士禛又劝了他两句让他静心等消息的话,两人方才分别。

话说杜振声当年离家出走颠沛流离到山东新城境内一座名唤徐家寨的村子中,被徐氏夫妇收养。徐氏夫妇不仅供他衣食无忧,且让他上学读书。杜振声读书很有天分,尽管入学较晚,但用心勤奋,很快便比其余同学技高一筹。私塾的先生张秀才自知不能再教他,便向徐氏夫妇荐了个人,那人正是当时名躁诗坛的王士禛。王士禛归乡前本在刑部做刑部尚书,但因为写诗与皇太子胤礽唱和被人弹劾,因此被革了官职,回到新城,这一革职便是五年时间。张秀才算来是王士禛的远方亲戚,虽有亲戚之名,但张秀才从未到王府上走动过。秀才酸气,他怕别人指责自己是贴着亲戚的脸皮去找王士禛谋事,张秀才是宁愿穷困也不愿背这种名声的,因此他虽是王士禛亲戚且仰慕王士禛的诗才,但从未去找过他。然张秀才除了清高之外,还很惜才,他知道杜振声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徐家寨本就男丁稀少,出这样一个读书的就更加难了。考虑到村族名声和杜振声的将来,张秀才这才硬着脸皮带着徐氏父子来拜访王士禛。王士禛虽被革职,但那是官场上的失意,并不妨碍他的文名,来拜访他的人仍是络绎不绝。三人初到王家,正值王士禛出游,只好败兴而归。再次前往时,张秀才让杜振声做了篇论个人修养的文章带去。王士禛见了他们,张秀才呈上杜振声的文章。王士禛当时正为自己不能持身守正阿附皇太子遭难的事情后悔不已,见了杜振声文章中写的关于为人恒心一段,颇有感触,已对这个少年存有好感。看过文章,又问了杜振声好些问题,从中午至下午太阳西斜,两人方才谈毕。王士禛欣赏杜振声的思维敏捷,又对他这点年纪对人情世故的看法老到感到惊讶。留下三人用饭,王士禛让杜振声到他这边来读书,还给他在王家里安排了一处地方住宿。徐老爷感激不尽,张秀才亦是十分欢喜。

杜振声随着王士禛学业三年,随王士禛学业第一年便考中举人,准备参加次年的会试时却正逢养父病重没有考成,又随王士禛学了两年。康熙四十七年时再次进京准备次年的会试,起初住在笼翠观中,被虞子蓠发现,便搬到山东会馆去。后又在什刹海茶馆给虞子蓠撞上,表兄妹两人这才相认。后来虞子蓠赠银赠墨,不再赘述。

二月末。司马沉璧作为会试同考官的事才算没有,这一个月中他日日不得闲时,虞子蓠亦不拿事打扰他,每日督促厨娘给他做些好菜。夫妻两个当真是珠联璧合,相敬如宾。及至司马沉璧忙完,子蓠欲让他放松心情,遂提出要到城郊白云观踏青。踏青之事,乃是文人雅客最喜之事,此时又得爱妻相伴,沉璧自是应允。

三月初一,司马夫妇带着奴仆出十公主府,往西便门外白云观过去。阳春三月,正是万物发动之时。什刹海柳条新绿可爱,湖水翠绿微漾。风中夹暖,带着阵阵花香,抱冬休息一季的动物此刻也都苏醒过来,京城之春,热闹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