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赴宴(1 / 3)
乾武帝太初三十九年春。帝御驾亲征,携颜清、顾尧卿等众将,倾全国之力以三十万步兵、十余万骑兵分别兵出定壤、戴郡,出塞两千余里,远征大漠。
同年十月,瑞军大破蛮蒙十五万大军於风马原,蛮蒙族最精锐的骑兵全军覆没。蛮蒙单於率五百精壮骑兵,冲出瑞军包围向西北方向逃去,投其右贤王部。自此蛮蒙远遁,百年内未敢再犯边境,史称“漠远之战”。
此战一举奠定了乾武帝千古一帝的旷代武功。也是有史以来,农耕民族对抗游牧民族最大的一场胜利,大瑞骑兵在草原上挫败蛮蒙主力,打破了蛮蒙骑兵霸主的神话,并一雪瑞朝建立以来代代与蛮蒙和亲的屈辱。其煌煌君威,远扬四海,纵横捭阂,武震八荒。此後,村社戏场,年年评说,当年的金戈铁马与浩荡风云经久不衰,被无数後人心驰神往,为其岁岁兴叹。
然而史书上并无对瑞军伤亡的记载,历史悄无声息地掩盖在千古无二的雄韬武略下,而风马原上数十万瑞军与蛮蒙骑兵相拥的白骨被永远地掩埋在漫漫黄沙之下。
战争,作为人类最残酷的行为,是最违背人类本性和理智的。它总是伴随著数不清的暴行、背叛、欺骗、抢劫、纵火和屠戮,其短时间内所造成的损失是战争双方很多年都难以恢复的。多年的战争不但重创了蛮蒙族,也拖垮了大瑞朝雄厚的国力。其时瑞朝多地民生凋敝,经济衰败,土地贫瘠的地方更是饿殍满地,盗贼猖獗。原本殷实的国库在历次战争中消耗殆尽,无力赈灾。各地已零星爆发了几场小****,虽说都很快被镇压下去,但民怨四起,内忧未平,而帝都却仍是一片歌舞升平。
太初三十九年腊月初六,连续三日的大雪压不住帝都的一片欢腾。城内处处张灯结彩,与银白的雪色一起把城里点缀得分外妖娆。数十年罕见的盛大典礼迎接漠远大捷归来的瑞朝大军。宽达两丈的朱红色华毯从内城径直铺到城外十里,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如同一道殷红而漫长的血迹。数十万百姓冒著大雪夹道相迎。本就繁华的寒烨城在这天宛如被精心打扮的新娘,豔美得让人迷醉。
是夜,皇帝与众将在清晖阁彻夜饮酒,畅谈至天明。
次日清晨,栊香阁。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睡梦中的颜若苏,他厌恶地把头埋在绣著白梅傲雪的花枕下,那敲门声却并无停歇的意思,反而越来越快,像要随时推门而入似的。
身边的紫莲睡眼朦胧,轻轻推了推颜若苏的身子,“公子,是找你的吧。”
颜若苏恼怒而无奈地下了床,沈重地摇摇脑袋,迷迷糊糊中鞋也没穿,便去开了房门。
门口弯腰站著一名头戴细麻帽的少年,原来是他的小厮,“少爷,秦叔来找
您,说是有急事。”
颜若苏点点头,小厮跟著他走进厢房,伺候他穿衣洗漱。过了半斟茶的功夫,他走到前厅,悠然地坐在太师椅上,抬眼瞧著面前的中年人──颜府的管家秦叔已在厅里等候多时了。
夸张的笑容堆在精悍瘦削的管家脸上,他的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线,乖觉地把小厮递来的红黑靴子套在颜若苏脚上。
“什麽事啊?大清早的就来吵。”颜若苏打著呵气问道。
“大事啊,二少爷。昨日老爷与大少爷随皇上大胜而归,举国沸腾,二少爷也该略有耳闻吧?”秦叔穿好了靴子,恭恭敬敬地弓身站起,露出谄媚的笑。
“闹得这麽凶,聋子才听不到。不过父亲该有很多应酬,不会因为我不在而让你来找我吧。”颜若苏揉揉双眼,露出一双明亮的淡棕色眸子。
“老爷自然是极关心二少爷的,只是昨夜皇上宴请群臣,於清晖阁夜谈,此刻老爷还未归府。刚才宫里派人通报说,皇上诏今夜於乾波殿大设宴席,所有皇亲国戚与关内侯以上的大臣都要赴宴。”秦叔依旧笑咪咪地小声说。
“那关我什麽事?我那点芝麻大的官位离关内侯还早呢。”颜若苏埋怨地瞅著管家。
“二少爷有所不知。皇上特诏,此次所有随军将领,食邑在两千户以上的须携带家中公子赴宴,老爷是此次漠远之战的主将,二少爷是非去不可了。”
“哎,还是没逃过去。”颜若苏无奈地耸耸肩,心里对这种例行公事的宫宴很是厌恶。
街上隐隐传来几个孩子熙熙攘攘的笑声和欢呼声,颜若苏的目光投向窗外,大雪已不知何时停了。
傍晚时分,乾波殿门外早已人头攒动。乾波殿设在皇宫外殿,每每举行大瑞重大皇家宴会。每年的节日期间,皇帝都会邀请诸王与众臣彻夜同乐,这次是为漠远大捷破例举行的盛大筵席。
夜幕降临,数十盏巨大的宫灯将乾波殿内照得一片辉煌。席间的矮桌上都陈放著青胎纹金瓷瓶,内里是娇豔欲滴的白梅花。此次为庆祝漠远大捷,特意排下蛮蒙的酒菜。烤全羊的肉香夹杂著上好的酒香弥漫在空气中,让众宾不由得狠劲地嗅著。
堂上的雕龙皇座还是空的。四百多位宾客已陆续就座,被分为两排,文武大臣与诸侯在一侧,诸王子与世家的子
↑返回顶部↑